中国的对联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对联文化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学者被视为珍宝。对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无论是优雅的人还是普通人的布衣,对联都很有趣。可以说,它是一门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
[img]63714[/img]
据记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昌(chǎng)上联“新年纳余庆”,下联“嘉节号长春”,这副对联预示着未来的历史,真的很尴尬。我们先来看看“新年纳余庆”。蜀灭亡后,其统治的领土全部属于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很有才华,所以他派了一个人来管理这个地方,他派的人叫吕余庆。
[img]63715[/img]
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看看这副上联,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吕余庆接管了自己的领地,可以说孟昌说中了历史。根据《宋史·本纪第一》记载的“己未,宰相表请以2月16日为长春节,下联更有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未年宋朝的宰相向皇帝请教,并将2月16日定为长春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生日是2月16日,长春节是为他设立的节日。春节期间,孟昌的对联题写,但也预言了历史,可见冥冥有自己的天意。
[img]63716[/img]
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的对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桃木制成的木牌,上面刻着文字,然后挂在门的两边。古人认为这可以驱鬼辟邪。早期的桃符上刻着“神茶”、后来人们觉得刻写的方法太麻烦了,于是改用了写作的方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联文化在各个时期都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例如,在唐宋时期,对联多在雅士之间很受欢迎。在明朝,对联非常受欢迎。当时,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习惯。
[img]63717[/img]
明代大才子解缙被称为“对联大师”。解缙这个人真是太棒了,他是《永乐大典》的主编,也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解缙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是一位书法家,他的文学造诣在明一代,甚至在整个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朱棣曾这样评价解缙“天下不能一天无我,我不能一天少解缙”,可见解缙是极其重要的。
[img]63718[/img]
有一天,当解缙参加文人雅士聚会时,他看到一个人在书桌旁写东西,很多人聚集在他旁边观看。解缙走进来,原来的文人写对联!上联是“闲人免进”,下联是“盗贼休来”。这对对对联写好后,他想把它贴在门外。原来很多没文化的人经常混在一起骗吃骗喝,于是文人写了这样一对对联,警告那些浑水摸鱼的人。
[img]63719[/img]
解缙了解情况后,对文人说:“兄弟,这句话不好。虽然这副对联很好,但上下对联缺少三个字。如果你加上它,首先,你可以警告别人,其次,你可以吸引圣人。这不是很美吗?”文人赶紧问是哪三个字。解缙挥了挥大笔,在对联上加了三个字,变成了“闲人不进圣人”。
这里的“贤人进来”巧妙地使用了谐音词,让人眼前一亮。文人又问下联,解缙挥笔拨墨,在下联后面补了三个字,就是“贼休来道者来”。下联是独一无二的。在场的人纷纷鼓掌。解缙妙笔生花,在上下联后面加了三个字,把一对普通的对联改成了好对,后人广为流传。
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春联是什么?预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