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的南诏国是什么样子的?接下来,一起欣赏。
相当于中原唐代,约738年至937年,云南洱海地区出现了6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历史上被称为六诏。这六个记录是蒙古法令-约在今天的巍山县北部到涟漪县;邓赵-约在今天的邓川县;浪圆法令-约在今天的洱源县;施浪法令-约在今天的洱源青索乡;越析法令-约在今天的宾川地区;蒙古法令-约在今天的巍山县。蒙舍诏位于六诏最南面,又称南诏。六诏不相臣服,各自为政,其中蒙舍诏最强大。
[img]61753[/img]
“诏”是当时少数民族对王的称呼。在六诏中,南诏势力最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消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六诏,主要得益于唐朝的大力支持。7世纪中叶,吐蕃势力崛起并逐渐南下,延伸到云南洱海和四川盐源。兵锋直接接近成都,直接危及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唐朝采取的重要决定之一是加强对南诏力量的支持,希望遏制和消除洱海吐蕃的力量和影响,控制滇池和洱海。
[img]61754[/img]
此外,在六诏中,蒙舍诏也是一个雄心勃勃、有战略远见的部落,在政治上更加灵活主动,对唐朝始终采取亲属政策。南诏蒙舍王国成立后,细奴逻多次派各级人员到长安城朝圣大唐皇帝。每次南诏人到长安,都会被大唐皇帝召见。与此同时,第四代南诏王皮逻阁勇敢善战。他不断征服圣旨的好消息传到唐朝皇帝手中,他的儿子阁罗凤全力以赴帮助他。皮逻阁就像一只老虎。经过艰难的战争,皮逻阁统一了六诏。他就像一股狂风,呼啸而过,把所有其他五诏的权力和土地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img]61755[/img]
唐开元26年(738年),唐朝封蒙舍诏第四代诏王皮逻阁为“云南王”。至此,南诏的概念不再是指只占据巍山的南诏,而是指与中原王朝密切相关的边疆民族地方政权。统一后,南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呈现出“家饶五亩桑,国贮九年”的繁荣景象。
由于南诏王国的出现,原本孤独无闻的中国西南部广大地区变得生动活泼,开始参加中国的历史活动。
[img]61756[/img]
南诏是由中国历史上在西南边境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从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到902年郑买思篡权灭南诏,第一尾是165年。它的领土包括今天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的一部分,以及越南和缅甸的一部分。南诏蒙氏政权经历了13代诏王的统治,从奴隶到舜化贞。
[img]61757[/img]
他们是:第一代王细奴逻,第二代王逻盛,第三代王盛逻皮,第四代王皮逻阁,第五代王阁罗风,第六代王异牟寻,第七代王寻阁,第八代王劝龙胜,第九代王劝利盛,第十代王盛丰佑,第十一代王佑世隆,第十二代王龙舜,第十三代王舜化贞。
[img]61758[/img]
如今,这十三代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激荡的风云中。太和城的红墙黄瓦背靠苍山,面向洱海,高耸的南诏宫只留下少数遗迹,只留下历史的黄昏;太和城前立着南诏德化碑。经过历史的苦风苦雨,文字早已斑驳;剑川石宝山,石钟敲响,巨大的石窟,第二个石窟“阁罗凤出游图”的石像,留下了石头的历史,保存了南诏一代君王的身影...这些都与南记王国紧密相连。
南诏国真的存在吗?历史上的南诏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