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行政区划设置为省、市、县(区)、乡、村。事实上,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比现在少。一般只有2到3级。例如,秦朝只有县、县,汉朝有州、县、唐宋有州、府、县,明清时期有省、府、县。从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中不难发现,只有县级行政单位一直存在,最稳定!
[img]60565[/img]
“县”,在做地方行政单位之前,与“悬”一词相同。也就是说,悬挂,联系的意思。西周时期,周王的食邑被称为王畿或国畿道,他的土地与周王紧密相连。“说文”“县”字解,说:“天子纣内,县也。楚国是第一个创造“县”制的人。公元前六世纪中期,楚国多次攻击陈国,陈国诸侯是虞舜的后裔。楚国占领了著名的虞舜后裔的土地,有些尴尬。楚国在陈国土地上建立了“县”制度,周天子的王畿不叫“县”。春秋时期,“县”建制没有得到推广。
[img]60566[/img]
西周、春秋战国实行封建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不存在县行政单位。@ “县”最初设在边疆。当时,秦、晋等诸侯大国将新合并的地方设为县,不再分封,君主直接统治;春秋后期,各国将县制推广到内地,逐步在边疆设县。县的面积比县大,但地广人稀,地位比县低。战国时期,边疆逐渐繁荣起来,在郡下设县,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
[img]60567[/img]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建立了县、县二级制,全国分为36县,县下设县。此后,县这个行政单位一直稳步延续到今天。汉代郡国并行,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郡国以下为县;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实行州、县、县,唐朝设道,道下设府、州、府州领县;宋朝设路、府州、县。元代以后,省制、省、府州、县基本实施,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为什么县是历史最悠久、最稳定的行政单位呢?
[img]60568[/img]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封建王朝,县是地方政权的最低水平。严格来说,县以下的乡、亭、里、等只是半官方的地方自治组织。@ 县级是地方官员和地方政府最低的。然而,县是最重要的。县直接治理人民,其他州、县、府不直接接触人民。他们只负责县级政府和县官的监督和管理。县级政府和县级官员完成了封建帝国的统治。从秦汉到明清,无论各级行政区域的设置和名称如何变化,只有县是永恒的!
[img]60569[/img]
今天也是如此。乡镇一级行政机关虽然也是政府机关,但确实有权独立制定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官场上也有一句话,不到县级,不涉及政治,不叫从政。这个县的影响很深远,比如今天在籍贯这一栏填表,以此为例,我一直在山东莒县填表。一般不写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相信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只写xx省xx县。我们读过很多历史人物的传记,比如刘备、字玄德、涿县人;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img]60570[/img]
县级行政区划的稳定性也可以从数量上看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约有1000个县,2000多年后,清末有1455个县。基本上可以说,县基本上没有变化,除了开拓疆域,或者偶尔分裂经济发展县。例如,河南息县、山西江县、安徽萧县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县,连2000多年的名字都没变。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家乡县的历史,估计很多都是几百几千年。
[县]自2000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为什么[县]能成为最稳定的行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