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爆发“镇物案”,造成建都凤阳数千名工匠被杀;洪武九年爆发“空印案”(当然也有洪武八年和洪武十七年的说法)。那么,这两起案件爆发有关系吗?
此外,“镇物案”的爆发是由李善长告发的,薛祥还指责李善长:太师这样做,对阳寿和子孙后代都有害。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案子有一定的联系。
[img]59595[/img]
“镇物案”与“空印案”之间的联系猜想
凤阳真的不适合建都。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官都反对,其中刘伯温反对最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最值得怀疑的是,“城镇”是工匠们的简单行为吗?他们有这么大的勇气吗?即使他们非常讨厌朱元璋,工匠们有必要冒险吗?
无论如何,这不是工匠所做的。领导必须是一些官员甚至高级官员。工匠只是执行者。这些官员是谁?
一是元朝降臣,这些人对朱元璋的出身一直不满意。元顺帝北逃时,身边有很多儒家子弟和汉族官员,都是讨厌“农民起义”的人。而留在“中原”的人就没了吗?
二是反元起义中反对朱元璋的各种力量。
[img]59596[/img]
刘伯温寺遗址
第三:凤阳建都的官员伤害了凤阳官员的利益。凤阳地区的官员是朱元璋建国的基础,他们的“土地合并”对象一定是凤阳!如果凤阳建都,它将对自己的物质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
朱元璋对元朝降臣和其他降臣的影响一直令人担忧
朱元璋立国后采取的治国政策。一方面遵循元朝的一些政策,如户籍制度、民户、军户、灶户等。;一方面,将元朝的重商政策、海外贸易改为重农政策、“官方海外贸易朝贡制度、民间禁止海外贸易”。
再加上其“严刑重法”政策,元朝既得利益者非常不满。其中,“元朝降臣”很重要,所以朱元璋早就对他们不满意了。
明朝建国初年,治国经历的原因不得不继续使用这些人。因此,朱元璋心中有着严重的怀疑。
[img]59597[/img]
请看这篇文章:1369年4月6日(洪武二年二月甲午,29日),朱元璋上尉说:
在过去,不要以私爱得到真正的名字,虽然名字对虚名毫无用处。我今生的官员必须因为他们的才能而尽最大努力。然而,天禄不能浪费。
再次尝试:以前在民间的时候,看到州县官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喝酒废事。人民善良,冷漠,真的很生气。因此,今天严格禁止。然而,当官员贪污害我人民时,他们是不可原谅的。卿等人当体。如果你保持自己的廉洁,奉法,公犹人行坦途从容自适;贪贿赂法,犹行荆棘中不可移动,纵容得出,身无完肤!不要放弃!
洪武二年,2月29日,明太祖实录
在朱元璋心目中,这些在元朝当官的人,很多甚至大多是天生的“腐败官员”和“懒政官员”,加上对他们的仇恨。
从朱元璋命人修的《元史》可以看出,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汉人。毕竟蒙古人少,文化素质低。在这种情况下,元朝的治理必须依靠汉人。
@ 元朝中后期进行了13次科举考试,重用了大量汉族官员。少数人跟随元顺帝北逃,大部分留在中原。
[img]59598[/img]
空印案主要是朱元璋“铲除”元朝降臣的手段
在“空印案”中,省部级高级官员中,至少有两人没有参与其中。一个是潘翔,他在“中都罢工”中保护了许多石匠、铁匠和一些木匠。他是反元斗争中“海盗”或“海外贸易”的代表;
一个是元朝降臣的代表安然。安然虽然没有被消灭,但并不意味着历史上无法记录数千万元朝降臣、受元朝影响的官员的命运。
要知道朱元璋治国不会是儿戏。他可以选择知县、知府、布政使等人作为自己的政权。除了从自己的“反元队”中选择外,他的主力只能是那些在元朝科举中降臣、获得官员身份的人。
然而,在洪武九年,经过九年的发展,朱元璋认为他培养的官员可以取代这些人。因此,以“空印”为借口,清理元朝降臣、元朝成为官员基层、元朝降臣影响下培养的部分官员。
[img]59599[/img]
基本上,“空印案”是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对官场的一种整顿。主要整顿对象是原元朝降臣的地方思想力量。其次,他的竞争对手在反元起义中被淘汰。
我们上面提到的两位省长官员,即布政使,安然是元朝的降臣,薛祥是反叛元朝的义军。其实说白了就是海盗,可巧也属于朱元璋的敌人。
为何说朱元璋的“空印案”是针对元朝降臣的?
事实是,经过朱元璋十年的治理(包括吴时期),朱元璋认为(我的猜测):在自己的统治下,官员基本上可以熟悉政府事务。同时,近年来科举出来的官员也可以自己带动。
@ 以“空印案”为不太严重的问题(如果你认为空印案有腐败问题,你应该检查腐败,而不是“空印”本身),这是对元朝降臣和受元朝降臣影响的官员的治理。
正是朱元璋认为,在自己的统治下,官员基本上可以熟悉政府事务。与此同时,近年来科举出来的官员也因为自己的带动而摆脱了故元的坏习惯。
[img]59600[/img]
不幸的是,郭恒案的爆发表明,朱元璋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除了胡、蓝玉案两大文武案有着强大的“政治”因素外。
他自己培养的官员和科举官员也不符合他的官僚思想。
因此,他的“反腐思想”行不通。
他对自己看得太高了,一个人永远无法与阶级抗争。
即使他是皇帝。
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朱元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