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曾侯乙墓出土了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世界遗产公约》记载,有形文化遗产是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
说到湖北的文物,真的太多了。湖北有成千上万的文物点!例如,中国古代医学代表李时珍的故乡、荆州古城、襄阳古龙中等地代表三国文化,都是湖北引以为豪的文化遗迹。然而,湖北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仍然是武汉的一座古墓!
[img]59413[/img]
炸山修房意外发现棕色土层,疑似古墓却没有得到重视
1977年9月,武汉空军后勤雷达修理所来到随州市随县一座名为东团坡的山冈,以扩建营房。当士兵们用炸药打开山上的炸石时,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层棕色的土层,与地面颜色有相当大的不同。
当时,维修办公室副主任王家贵有一定的考古知识。当他看到如此大面积的异国土层时,他立即怀疑下面有一个大面积的古墓,所以他立即向县革命委员会报告了情况。
该县在收到报告后并没有引起重视。起初,他们只是随便派了一位从事文化工作的专家去检查。然而,由于专家的错误判断,他们发现这里没有古墓,所以修理机构继续施工。
次年年初,大量不规则的多边形青石板陆续在施工现场挖掘出来,修理所所长郑国贤再次让人向随县文化中心报告相关情况。谁曾想过还是没有后面。
2月以后,当大量棕色土层被推土机推走时,露出一块2米长1米宽的长方形大石板!郑国贤和王家贵深深感受到严重情况,立即下令停止所有施工活动,并立即报告。
勘探小组成立后,考古学家逐渐感到沮丧
3月10日,联合勘探小组成立。9天后,当时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带领两名技术人员赶到现场,第二天开始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img]59414[/img]
初步探测表明,该地区确实有墓,墓结构为岩坑竖墓。墓长约21米,南北宽约6.58米,总面积220平方米!这么大的墓主一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墓里一定有很多珍贵的陪葬文物!这使得在场的所有考古学家都充满了活力。
然而,没有人想到的是,一盆冷水很快就熄灭了他们的热情。
在南北两个墓坑相交的墓道上,一些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盗洞,这意味着大多数古墓都被洗劫一空。此外,墓地里充满了水,水深达到了3米!在困难的排水和泥浆去除工作下,考古学家逐渐感到沮丧,挖掘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墓中文物重见天日,墓主是曾国君
幸运的是,经过考古学家的艰苦工作,他们仍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墓地水位的下降,各种珍宝暴露出来。考古学家看到文物还在,没有被盗墓贼抢劫,工作热情立刻上升。
后来,人们得知古墓关闭后不久,就有大量的地下水渗入,所以墓中的宝藏一直浸泡在水中,所以在隔离氧气的状态下,它仍然闪闪发光。当盗墓贼进来时,他们发现坟墓里有严重的水,不敢冒险,墓中的文物逃脱了灾难。
[img]59415[/img]
挖掘工作结束后,据统计,该古墓共出土了1.5万件随葬品,其数量在国内外都很少见。各种乐器、礼器、容器、武器、车马器、金玉服装应有尽有。
在众多珍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总重量2567公斤的编钟。这是中国出土的编钟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质最高的。它精湛的工艺和宏伟的气魄真是令人惊叹。它可以被称为战国时期青铜乐器的巅峰之作,被称为“国宝”!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本《编钟》原文记载:“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出土,是中国出土最多、保存最好、节奏最完整、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这套编钟以其宏伟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和丰富的音乐铭文震惊了世界!”我相信很多人仍然有一些隐约的印象!
拥有如此珍贵的陪葬品,其墓主的身份基本上也是呼之欲出,至少当时是诸侯级别的人物!
在考古学家清理了墓主漆木棺材所在的棺材室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刻有短柄铜戈的短柄铜戈曾侯乙寝戈五字铭文。于是专家推断,墓主名B,曾国国君。
随后,专家们在墓中出土了许多青铜礼器,其中都出现了曾侯乙铭文字样,甚至在一些武器上,也刻有曾侯乙之字样。在如此确凿的证据下,墓主无疑是曾国君曾侯乙!
[img]59416[/img]
小结
在曾侯乙墓中,一套包括礼仪制度在内的精美文物完全出土,让我们系统地看到了周朝生活的一面,让我们了解了2400年前以曾侯乙为代表的中国礼乐文化,包括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艺术、制作、音乐,这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炸山修房炸出古墓!曾侯乙墓出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