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么区别?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哲学派持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政治观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
在儒家思想中,有两种对人性的理解。亚圣孟子对人性持天真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善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人天生就有的。孟子为了防止别人问他,既然人性是纯洁善良的,为什么这么多坏人做坏事?你不是指出春秋无义战吗?
[img]57944[/img]
因此,孟子用逻辑将人性善理论紧密包装起来。孟子说,人天生就有善的种子。只要你好好照顾它,失去它,找到它,像保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好的种子,并且可以推广它,那么人就是好人;相反,如果你失去了好的种子,不知道如何找到它们,那个人就会变得邪恶,滑入动物队。
孟子最重视道德修养。在他看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保护好种子,发扬光大的过程。
因此,在人生观上,孟子主张过一种道德生活;在国家治理方面,孟子主张君主要将人性善中的同情心推广到人民身上,实施仁政,最终实现王道理想。
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认为人性是邪恶的。人有欲望,欲望引起纠纷,混乱社会秩序。因此,我们必须用教育来纠正人性的邪恶。教育就是学习。荀子认为学习可以滋润心灵,提高道德水平。因此,荀子到处宣传学习的重要性。荀子的开头是说服人们学习。二是利用礼物的力量。在儒家思想中,礼物自然包含秩序因素。
因此,荀子提倡用秩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约束人们的欲望,使人性逐渐朝着善的方向发展。因此,荀子在人生观上提倡学习,提高道德水平;在国家治理方面,荀子强调礼法兼治。事实上,这已经有了法家思想的阴影。
[img]57945[/img]
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善恶有着非常不同的态度,但他们对人性都持乐观态度。孟子是一个纯粹的乐观主义者。他认为,只要人们有心养性,保护自己内心的善良,“每个人都可以是尧舜”;荀子是客观乐观主义者,他认为只要学习和礼法规范,“涂之人可以是禹”。
因此,儒家的治国方略是以仁义道德为基础,以礼法制度为辅,实行德法兼治制度。
法家强烈反对人性善良的思想。他们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人性是邪恶的。人性邪恶是法家思想的基石。法家的人生观和政治观都是基于对人性邪恶的理解。
法家早期代表商鞅动物凶猛。他主张用严厉的法律来统治和控制人们的欲望。对于犯罪分子来说,要么拦腰砍尸,要么五马分尸。然而,他有信心用法律改变人性。他认为,虽然人性是邪恶的,但用刀斧和鞭子可以让人逐渐变得更好。
法家思想的大师韩非子对人性完全绝望。他认为邪恶来自人类的本能,来自母亲,是生理邪恶,永远不会改变,更不用说试图改变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带上你的斧头和鞭子,用严厉的惩罚和严厉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邪恶,而不是从小邪恶发展到大邪恶。
[img]57946[/img]
韩非子说:“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奸商无穷无尽。”。根据韩非子的理论,人性的邪恶来自于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的矛盾。人口越多,资源越少,人们生活的压力越大,人性就越差。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明天的人比今天的人更坏,后天的人比明天更坏。
@ 人类从一肚子坏水开始狂奔,到最后恶行累累恶贯满盈永远无法改变。
韩飞子甚至悲观地认为,人性的邪恶最终使法律无用。他说,“虽然奖励和惩罚是无序的”,惩罚是结束的,最高的惩罚只不过是死刑,无论是阻止腰部切断还是用石头杀死,甚至切割,刑法的顶峰只不过是死亡,奖励不能无限加倍。从这个角度来看,刑法最终会在坏人类面前变得苍白。
[img]57947[/img]
那么人性的邪恶到底从何而来呢?韩非子说,人有趋利避害保护自己的本能。也许我们可以说,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
根据韩非子的理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生死,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献身是不现实的;像墨子这样一心为公无利己的人是天真的。绝大多数人为了个人利益会像飞蛾扑火一样绝望。因此,韩非子认为儒家所说的仁爱和墨家所说的意思是赤裸裸的谎言。
韩非子赤裸裸地说出了人们不想听到的真相。
医生吮吸病人的伤口,嘴里含有病人的血,不是他无私的牺牲精神,他主要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大车店老板希望大家升官发财,这不是好意,而是多卖车;
棺材店老板诅咒别人死,想多卖几副棺材;
官员们为君主努力工作,说好话,不是君主高尚,而是想从君主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 在韩非子看来,人间无爱,处处有害;人间没有正义,一切都是算计。
@ 活着的意义在于活着,除此之外毫无意义。
@ 当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他们应该小心防止别人计算自己,认真计算别人。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有什么区别?对人性的理解决定了最终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