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中国传统主食面条起源最早的故事。
传统主食面起源于中国,有4000多年的食用历史。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4000多年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约0.3厘米。
[img]57254[/img]
出土的汉代面条
根据相关考古研究,中国传统主食面条起源于汉代。当时,意大利面统称为“蛋糕”,面条必须在汤中煮熟,称为“汤蛋糕”。早期的面条形状分为片状和条状。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类型也逐渐增加。
[img]57255[/img]
隋唐五代,面条的花式品种更多。到了宋元,就出现了“挂面”。明清时期,面条的花色品种更加多样。比如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送》中包含了“五香面”和“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混合在面条中,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面条作为中国传统主食什么时候出现?面条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