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前后有两个伯颜,都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往下看。
前伯颜是元代忽必烈时期的大臣,为元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伯颜是元顺帝时期的权臣。他擅权专政,逆行,实施极端民族压迫政策,加剧社会矛盾,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基础。只有将两个人进行比较,我们才能说“成功和失败”。
[img]57050[/img]
忽必烈爱将伯颜
元朝初年,伯颜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爱将。曾担任中书左丞相、同知枢密院(军事部门二把手)等职务。他是文武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他战略深远,善于带兵,号称“统一二十万大军,如统一人”。1274年,伯颜率军30万进攻南宋,在丁家洲与南宋奸相贾似道率领的宋军展开决战,大败宋军,乘胜直接逼近南宋都城临安,迫使宋恭帝、谢太后归降,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元军占领临安后,伯颜下令封存国有府库账簿,并指派专门机构管理。而且严禁军士入城掠夺,勇敢违规者从事军法!
伯颜律自己治军极其严格,率军北归时,随身物品只有衣被,别无他物。回到朝廷,一字不说自己的功绩,赢得了朝廷的尊重。后来,伯颜多次平定元朝内部叛乱,被忽必烈遗命,扶立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对元朝初年政局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元仁宗当政时,应儒家大师王约的要求,为伯颜在杭州建立了祠堂(忠武王庙,即元丞相伯颜祠)。姚靖在《西湖志》中写道,伯颜进入临安城下,等待宋朝君主投降,不动刀兵屠杀人民,杭州人为此建祠堂。
元顺帝时期的伯颜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权臣燕铁木儿死后,他独占大权,铲除了燕铁木儿的儿子唐的势力和塔拉海,毒害了皇后伯牙武氏(燕铁木儿的女儿),震慑了皇帝和百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宫廷势力。他的头衔和头衔长达246个字,在元朝的宰相中是前所未有的。他是蒙古贵族守旧派的代表,曾对元顺帝说:“陛下有太子,别让他读汉人书。汉人读书太欺负人了。”
[img]57051[/img]
影视剧中的元顺帝
一名官员建议废除科举考试。他强迫皇帝下令停止科举考试,将儒生宿舍改为军营,并下令禁止汉人和南方人学习蒙古语。中央和地方部门的所有长官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以阻止汉族士兵的晋升渠道。后来,广东、河南等地爆发起义。伯颜趁机命令汉族人不要拥有武器和马匹,甚至禁止使用农用铁和叉,以防止叛乱。
[img]57052[/img]
影视剧中的权臣伯颜
更何况伯颜也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那就是杀死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从而消除汉人“造反”的隐患。多亏元顺帝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他的罪恶思想才没有实施。伯颜的倒行逆施最终引起了愤怒和怨恨。他的侄子脱离了与元顺帝的联手,利用伯颜外出狩猎的机会发动了政变,并将其贬到了其他地方。伯颜终于在流放的路上死了,结束了他的罪恶生活。
伯颜的残酷行为反映了元朝民族压迫政策的深刻烙印。元朝成立之初,治下的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北方汉族、契丹、女真等民族)和南方人(即新征服的南方汉族)四个等级。汉人和南方人地位低下,受到严重歧视和压迫。这种压迫是制度性的、长期的,有确凿的事实依据。但民间流传的一些极端说法,掺杂了虚构成分,有以偏概全的现象。
比如元朝颁布的法令中没有这样的条款,正史上也没有记载“汉人结婚,新娘的初夜权必须给蒙古人”的说法。如果有这样的恶事,明朝写的《元史》肯定会被描述,这更体现了推翻旧政权的合理性。而且真的有这样的政策,非常重视女性贞操的汉族人怎么能忍受,元朝可能早就灭亡了。在制度法令层面,元朝不可能有这种混账透顶的规定。但看了伯颜的行为,也不能排除在当时个别地方,个别蒙古权贵身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恶行。
【成也伯颜,败也伯颜】,谁是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