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什么是养廉银?清朝养廉银有什么效果?

养廉银是雍正皇帝专门为官员推出的工资制度。本来雍正皇帝的出发点是高薪养廉,培养官员廉洁的品行,避免朝中腐败。然而,众所周知,清朝最大的贪官小沈阳出来了。为什么养廉银不能起到廉洁的作用?其实根据养廉银的规则,官员的工资已经提高了10到100倍,但似乎还是达不到养廉的效果。人性真的那么贪婪吗?事实上,雍正这一招也是治标不治本。

[img]57023[/img]

“养清银”是清雍正朝建立的促进官员诚信的制度。雍正朝以后,清朝官员除了普通工资和食品银外,还可以得到一笔养清银。据萧一山《清代通史》记载,这笔钱远高于官员的普通工资,其目的是“高薪养清”。这笔费用的来源主要是雍正两年(1724年)开始消耗回公后新开的财源。然而,“养清银”制度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养廉银最大的缺点是严重拖累了国家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据萧一山先生统计,清代官员除了亲王以下的至公、侯、伯、子、男等勋爵宗外,从一品到九品的工资从白银1802(京官另拨米90石)到31.52(京官另拨米15.75石)。与此相对应的地方监督一级官员(最高级别)一年内养清银达到1.5万元左右(清代亲王一年工资1万元左右),布政使8万元左右。各级官员享受养清银,一直分配到知县一级(多为正七品)。据统计,雍正朝每年花费的钱高达422万元。相比之下,当时政府年总收入约为4300-4400万元,总支出约为3500万元。换句话说,国家收入的10%,大约1/8的支出都花在了高薪养廉上。

其次,养廉银最受诟病的是“养廉不廉”。养廉银在雍正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自康熙末年以来,官员腐败的局面略有缓解(康熙官员的工资太低,几乎无法满足官员的日常开支,清洁官员甚至很难维持骑马和轿车,因此当时有必要养廉银)。在乾隆浮华的影响下,官员腐败、腐败、知识阶层和官员道德沦丧,“巨贪”和沈阳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乾嘉两朝的贪婪并不止于沈阳。进入道光朝后,吏治败坏已达不可收拾的境地,此后晚清腐败更是令人发指。应该说,养廉银给了官员一个美好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在不贪污的情况下过上“体面”的生活。然而,相应的反腐处罚手段并没有得到支持。雍正朝的“赃物减少等例”和乾隆朝的“议罪银”都严重破坏了官员的治理。前者给了官员侥幸,腐败的成本下降了;后者荒谬的小放大,真正应该严格把握的问题被罪银讨论的小损失所掩盖。

[img]57024[/img]

第三,养廉银来源于火耗归公。火耗归公本是最后的手段。雍正帝只有巧妙地立名,才能收回国家。然而,火耗归公,合法化了非法附加税,开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开端。

但最后,我想提出一点补充,建立廉洁银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官员的诚信。康熙末年,官员腐败不仅是腐败的盛行,而且由于康熙皇帝本人在政治上“无所事事”的倾向,官员们平庸、无所事事,这对国家的危害大于腐败。这个“诚信”一词不仅针对腐败,也针对懒惰的政治。


什么是养廉银?清朝养廉银有什么效果?什么是养廉银?清朝养廉银有什么效果?

,,,,,

  • 咸丰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说咸丰特别好色
  • 有书记载,咸丰不顾兵败割地赔款,国家陷于危难之中,躲在热河行宫寄情于声色,聊以自娱,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谁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和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吗?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如果是这样,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是光绪皇帝吗? 同治皇帝...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