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白起显然可以称之为秦国第一将。当时,白起和王坚、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对白起来说,熟悉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与隋侯魏冉关系很好。在此基础上,白起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占楚都营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作为秦军将领30多年,攻城70多座,为秦国消灭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武安君。当然,对秦国来说,名将显然不止白起。
特别是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国已经出现了许多名将。商鞅变法后,秦国走强。在这个过程中,秦国不仅创造了一个精锐的老师,也为名将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国坐拥以下四位名将,凭借这些名将的南征北战,秦国在整体实力上逐渐超越了山东六国。换句话说,白起虽然个人能力出众,但在白起登场时,秦国已经比较强大了。而这,自然离不开白起之前几位名将的努力。
一、司马错
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错,生卒年未知。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蜀相互攻打,都来到秦国求助。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担心道路险峻难行,恐怕韩国可能会前来侵略,犹豫不决。此时,张仪等人建议秦惠文王先攻打韩国,但司马错则主张先攻打巴国、蜀国。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同年秋天,司马错、张仪、杜尉墨等带领军队从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国,与蜀军在嘉萌(今四川广元)作战,蜀王战败逃往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同年十月,秦军灭亡蜀国,将蜀王贬为蜀侯。
此后,司马错率领秦军消灭了巴国,从而将巴蜀之地纳入了秦国的疆域。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马错当时担任国尉,带领军队攻打魏国襄城。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将领白起接替司马错担任国尉。因此,很明显,在司马成名后,白起才逐渐崭露头角。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率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后来事迹不明。
二、甘茂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甘茂(未知生卒年)、姬姓、甘氏、名茂、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人。秦左丞相。曾学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楚里疾介绍秦惠文王。对甘茂来说,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帮助秦国攻占韩国宜阳之地。宜阳之战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在韩国重镇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部)与韩军发生的战争。韩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占宜阳,此战共斩首6万韩军。许多历史学家认为,秦军依靠强大的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此后,秦的领土扩展到中原,完全控制了萧、信的危险,即甘茂指挥的战役,为秦向中原的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g]56635[/img]
三、樗里疾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克里子、严君疾、嬴姓、赵氏、名病,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妾、秦惠文王异母弟,母亲为韩国人。作为秦朝的宗室,楚里疾辅助秦惠文王,拜为右更,攻占魏国曲沃、赵国林邑、楚国汉中,攻城略地,封于蜀县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秦武王即位后,将张仪和魏章赶出秦国,任命战功卓著的楚里子为右丞相,精通策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两人相得益彰,扩大秦国版图,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如楚里疾、甘茂是秦国的宰相,但这两个人也有领兵作战的能力。再比如著名将军吴起,虽然以指挥著称,但魏国来到楚国后,吴起可以担任楚国的令尹,从而实施了吴起的变法。就楚立疾而言,秦惠文王、秦武王时期南征北战,秦昭襄王即位后,楚立疾年龄较大,主要协助秦昭襄王处理朝政。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白起成为秦国对外战役的主要将领。
[img]56636[/img]
四、魏章
@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魏章生卒年未知。秦惠文王更元13年(西元前312年)得到了楚里疾的帮助,在丹阳(今豫西丹水北)击败了楚军,俘获了8万元,夺取了汉中之地。战国初期,汉中原本是楚国的疆域,而魏章等人在商鞅变法后击败了楚国,从而夺取了汉中之地,成立了汉中郡。此后,楚国反击秦国,发动蓝田之战等战役。魏章、楚里疾等人率领秦军抵抗楚军。但秦惠文王死后,其子秦武王嬴荡继位,张仪、魏章失宠。公元前310年,张仪、魏章被秦武王赶出秦国。在此基础上,张仪和魏章都来到了魏国,但此后魏章的事迹再也没有记载。也就是说,魏章原本是魏国人,和张仪一起去秦国,被秦惠文王重用。秦惠文王去世后,魏章又回到了魏国。然而,由于缺乏史料记载,魏章的最终结局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一般来说,在白起之前,秦国有四位著名的将军,包括魏章、甘茂、楚里疾和司马错。这四位著名将军帮助秦国与山东六国抗衡,确保秦国的不断崛起,为白起南征北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白起,秦国还有很多名将。他们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