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说到勇敢的将军,虽然有些人的答案可能是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然而,就项羽而言,应该是每个人都没有争议的答案。清朝历史学家李晚芳对猛将项羽评价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用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也千古无二。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个无所不能的男人,纵横驰骋在数页之间,驱动着数百万的甲兵,比如风卷,奇观。”
[img]56574[/img]
但在笔者看来,项羽作为将军的指挥能力,除了勇敢之外,也不容忽视。项羽勇敢好武,跟随叔叔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打破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盖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在乌江自杀。尽管项羽最终输给了刘邦,但在项羽的一生中,却留下了两场经典战役。在一定程度上,这两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展现了项羽高超的指挥能力。
一方面,就巨鹿之战而言,这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在巨鹿(今河北平乡)举行的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著称的战役之一。秦末,张邯消灭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顾,于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巨鹿,张邯带领王离,涉间共40万围攻巨鹿。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教练,率兵5万人前往救赵。
项羽杀宋义后,诸将推项羽暂时为将军。桓楚将此事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任命项羽为将军。在巨鹿之战中,张邯领导的秦国大军约40万人,而项羽指挥的楚国大军只有5万人。然而,军队上的巨大差距并没有让项羽害怕。对于项羽来说,在杀死宋义后,他震惊了楚国,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王子,所以他派了当阳君和蒲将军带领2万名士卒渡河,多次攻击张寒向王离军输送粮食的走廊,但收获不大。
在此基础上,项羽率领全部兵马渡河,与秦军作战九次,张邯破裂,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楚兵一当十,呼声动天。打退张邯后,诸侯军受到极大鼓舞,与项羽进攻王离,杀死苏角,活捉王离。秦将不愿投降自杀。对项羽来说,以少胜多,离不开破釜沉舟所激发的潜能。也就是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后,项羽让士兵们吃饱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下达命令:“都沉船破釜”,意思是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中,粉碎烹饪用的锅(古代称釜)。项羽用这种方法表明他有进无退的决心,必须赢。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一当十,从而打败了秦国的40万大军。巨鹿之战打破秦军后,项羽在远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敬畏,不敢仰望项羽。于是项羽是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属于他。对于巨鹿之战,一方面重创秦朝主力,为最终消灭秦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也奠定了项羽在各行各业诸侯中的地位,成为项羽在秦朝灭亡后能够分封诸侯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彭城之战发生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4月,是楚汉战争之一。汉二年三月(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兵从晋东渡黄河,收降魏王魏豹;然后攻占河内,俘获尹王司马印。此时,淮河以北除彭城附近、燕王臧茶控制的燕辽地区外,已被反楚力量占据。刘邦认为这是消灭项羽势力的绝佳机会。
因此,刘邦率领军队从平阴津南渡黄河,到达洛阳,宣告天下诸侯,誓言伐楚。四月,刘邦率领项羽主力被田横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彭城之战开始了。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只有3万兵马,主力需要放在齐国的战场上,而刘邦则集中了56万军队。因此,对彭城之战来说,兵力上的悬殊甚至超过了巨鹿之战。这显然是对项羽指挥能力的更大考验。
@ 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制定了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带精骑三万疾驰南下,鲁瑕丘击破樊迅等军队后,即在胡陵至萧县进行包围闪击。当时,刘邦兵数在萧县东南部扎扎。项羽军晚上抵达萧县,黎明时分,从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早上开始进攻,与汉军展开战争,中午打破汉军。对此,在笔者看来,项羽这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刘邦一方措手不及。汉军对项羽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在彭城郊区被项羽军杀害10多万人。
[img]56575[/img]
也就是说,虽然刘邦有56万军队,但他们相貌合神离,各自为战,被项羽的精锐力量冲散。刘邦大军崩溃后,项羽军追击汉逃兵至灵壁(今安徽苏州灵壁城)以东的绥水,杀害汉军10多万人。因此,很明显,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取得了数十万人伤亡的战绩,甚至可以说汉军几乎全军覆灭。总的来说,彭城之战后,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刘邦不得不收集残部,退役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也就是说,这场战斗的结果使楚汉之争越来越激烈。对于项羽来说,他高超的指挥能力显然体现在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这两场经典战役中。
[永恒的勇敢]项羽的作战指挥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