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绣球招亲是怎么回事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传说从汉代就有抛绣球招亲的传说,但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从影视剧中理解的。正史上很少有人记载抛绣球,这应该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民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这段爱情的女主角想念她的爱人,她的眼睛瞎了。她想把绣球花作为爱的象征送给她的爱人。她做了成千上万的针和线。她是盲人。刺绣时,她经常用针扎手,鲜血流到绣球花上,把绣球花染成红色。后人把红绣球当成爱情的象征,和西方丘比特的箭一样。把红绣球从女孩居住的绣花楼上扔下来,砸在哪个男人身上,哪个男人是如意郎中。真的是“人的命,天注定”,指望月老时系上红绳。
[img]56326[/img]
唐僧的父亲陈光睿在《西游记》中经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一幕。他是新科状元,骑马游街夸官。他碰巧遇到了尹文娇抛绣球招亲。陈光瑞没有抢,但绣球打在他身上,所以他结婚了。新娘也没有失去他,是开国元勋殷开山的千金。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唐僧”实际上是佛如来的转世和转世。虽然是神话小说,但这个抛绣球选亲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古代绣球招亲的全过程。
其实古代绣球招亲就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想一想,哪个闺秀会把自己的幸福注定要在空中轻轻抛出,如果像陈光蕊经历的那样,万一抛到乞丐身上怎么办?抛到一个老人身上怎么办?抛到已婚人身上怎么办?万一等待这件不确定的事情。所有抛绣球招亲的人,都是大家豪门,普通人,没有小姐,更没有绣楼。这些豪门的太公,怎么会这么迷茫,不顾女儿的幸福,以绣球的不确定性招女婿呢?
那么,真正的古代抛绣球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通过海选,通过报名确定候选人。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入围。路过的观众没有资格参加抛绣球招亲。事实上,像陈光蕊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他没有报名。通过海选,过滤去已婚人士,老人,门不对的人,长得太丑,连老太太都不喜欢。二是小姐勤练抛绣球,不是“人的命,天注定”,而是精准抛球。小姐的抛绣球功夫,虽然不像黄忠的射箭,百步穿杨,但也不会乱扔,这是她一生的大事,为了找到一个好郎,她会经常练习,在抛绣球现场,准确抛出最喜欢的郎,基本上是百发百中。@ 抛绣球有程序,分为邀请、回复、会集、对唱、抛球、野餐、入户坐堂、吃饭、唱歌、分别等。抛中新郎官,还是要经过三媒六聘一套手续。古代婚姻手续复杂,不能少。
[img]56327[/img]
事实上,历史上最早的绣球花是一种叫做“飞土”的武器,通常用于狩猎。邓禅玉曾在《封神演义》中抛出绣球花,重达500公斤。只有二郎神杨戬才能拿到这么重的绣球花。后来人们把飞重变成绣花布袋,互相扔游戏,变成相亲用的绣球花。抛绣球有历史记载,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有“男女目成,女爱重而男婚已定”的说法。这种方法在广西壮族很流行,很可能是壮族人的发明。抛绣球对男女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赋予女人一定的选择权,另一种是代表男人一种促进狭隘的兴趣。万一被美娇娘打中,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绣球招亲是怎么来的?真正的古代抛绣球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