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清朝乾清宫举办了多少次宴会,
乾清宫家宴
元旦、万寿、除夕或其他节日,乾清宫也有家庭宴会,即皇帝和后妃一起参加宴会。这是为数不多的皇帝和后妃一起吃饭的时刻之一。但它仍然是一个人和一张桌子。通常,每个人都在宫殿里吃饭。有时皇帝召唤一个妃子为不同的食物服务。据《国朝宫史》报道,与宴会后妃一起穿着吉祥的衣服。皇帝升职、降座、中和韶乐、后妃等行礼时演奏丹大乐。
进食、进果、进酒时分别演奏丹陛清乐、中和清乐,并有承应宴戏。根据《像往常一样的饮食档案》,乾隆二年除夕乾清宫摆家宴的情况是:皇帝宝座前有40种金龙宴桌、群餐、冷餐和热餐,包括各种糕点、水果、配菜和绿酱。皇帝用金勺、象牙筷子、花瓶和纸花。左边:女王,头桌宴(即头等宴)一桌,群餐三十二品及各种小吃,还有花瓶和纸花;贤妃,二桌宴一桌;嘉宾,陈贵人,三桌宴一桌。
[img]56261[/img]
右边:贵妃,头桌宴一桌;纯妃,二桌宴一桌;海贵人和裕昌在三桌宴一桌。这时候妃子和妃子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二等三等宴桌的食物也比女王桌上的少。餐具也不一样。他们都坐在椅子上,桌子很高。晚宴从你的时候(下午6点左右)开始。先放热饭,进汤饭,再进奶茶,开始转宴。最后是饮食和果茶。
千叟宴
乾清宫曾举行过两次千年宴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3000多名年龄在60年以上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宴会,包括大臣、官员、士兵、民族、工匠等。乾隆皇帝还召集一品大臣和90岁以上的人到皇室座位前送酒,并给每个人拐杖和其他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和诗3400多首。展示“普天同庆,共享升平”,安抚人心。
清朝似乎不愿意举办宴会,或者把宴会看得太神圣。简而言之,宴会并不多。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三次邀请老人吃饭,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上罕见的活动。
康熙六十一年,岁在任寅,康熙帝突发奇想,找了一群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举行了第一次老人吃饭大会。
[img]56262[/img]
又过了64年,第一次老人吃饭大会时才12岁的皇帝孙,已经当了50年皇帝,75岁,自觉的工作成绩不亚于他爷爷的乾隆皇帝。他认为老人应该整次吃饭。正月初六,召集了60岁以上的诸臣、王子、台吉(蒙古诸部小王子)、民族首领、绅士兵丁、农工商民进宫吃了一顿老人饭,有3000多名参宴者。
乾隆年纪大了,就知道老人走路不方便的困难了。他命令大臣70岁以上,官兵90岁以上。他允许儿子或孙子帮忙举行宴会,并按照一品大员的礼貌接待。这次最老的老人是司业(国立大学校长)郭钟岳,105岁。
这位老人吃饭,颇有家宴味。皇帝把他的“家”——乾清宫改成了食堂。弹拨乐队位于乾清宫檐下,打击乐队位于乾清门内。从殿内到乾清宫大院即天街,有数百张宴席桌。当然,皇帝坐在大厅里;走廊下的50个座位是王公和一、二品大员;走廊左右124个座位是三到五品官员;院子里有382个座位,六品以下官员和无品士兵、人民和工匠,也就是群众的大案例。除了皇帝的一席面南,走廊的中心线是轴线,左右即东西对面,席子上有一个蓝色的帐篷。
一大早,被邀请的老人们在乾清宫门前颤抖着站着,直到太阳落下几点,门才打开,人们开始寻找座位,站着。半天后,太阳不雾,纠察队不知道纠正了几次,每个人都默默地遵守规则,演奏音乐,皇帝在宫廷里挥舞着手。突然听到赞美官喊道:排队进入。
[img]56263[/img]
轰然一声,打击乐震耳欲聋,大家都抱着激动狂跳的心,小步往上走。接下来是:跪-拜-。快乐止!三跪九磕,这些家伙跪了三次,爬了三次,每次老老实实敲三个头,一共九个。坐下来,再敲一个,坐下来。喝一口茶,再敲一个头。丝竹乐奏,皇帝喝一口茶,再敲一个头。侍卫倒茶,再敲一个头。然后放水果,但是没人敢吃,反而磕头了。
丝竹乐又奏,皇帝喝了一杯酒,大家又磕了一头。一品大臣和90岁以上的老人爬到皇帝面前跪下来接受皇帝的酒。皇孙和曾孙出来给大臣倒酒。同时,警卫给其他老人倒了酒,把零食分成桌子。每个人都主动磕头。刚上菜,又磕了一头。演员们跑上来唱几句戏,丝竹乐奏。撤菜。大家都知道皇帝送客了,就跪了三次,在赞美声中磕了九个头。弹拨乐又奏响了,皇帝摆袖子走了。
根据皇帝的委托,王大臣给老人送了纪念礼物。礼物无非是如意、手杖、珠子、水貂、银牌,多少不同,重量不同。大家跪着接受。摇摇晃晃的老人终于走出乾清宫门,跪了三次,磕了九个头。结束了!
这顿饭,共敲了33个头。不知道有多少人头晕,有多少人头疼,有多少人感冒,有多少人中风,有多少人住院,有多少人睡觉。不管他。反正光荣!反正千年宴载入史册。
清朝乾清宫举办了多少次宴会?宴会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