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看清朝的一些电视剧,你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情况,说清朝士兵写了“士兵”和“勇敢”这个词,所以一些网民也想问,这是什么情况?士兵直接写士兵,为什么要写勇敢的话啊?下面不妨分析这个问题,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感兴趣的网民不要错过!
[img]56122[/img]
首先,衣服上有“士兵”,这意味着绿营士兵。绿营军是清军入关后创立的。1645年4月,征服扬州后,清军获得南明降军20多万元。虽然这么大的兵源解决了清军占领区控制兵力不足的问题,但如此庞大的军事基础已经超过了清军原有的八旗兵力,不可能将这20万降军纳入汉八旗。这将打破八旗军满八旗家族的主导地位,因此多尔根立即下令新建绿营军,以绿旗为名,地位低于八旗军。
在后来的战争中,随着南明军队的减少,绿营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最后的西南拔锯战中,绿营军已经跳过八旗,成为清军的主力军。后来,在康熙三次平静的过程中,大陆的八旗已经不堪一战了。除了蒙八旗和关外八旗,大陆的战争基本上依赖于绿营。
[img]56123[/img]
后来,经过康雍两代的军事改革,八旗的战斗力有所恢复,但显然不如绿营军好。然而,为了保持绿营的力量,清廷对绿营采取了世袭制度。随着国内战争的减少,绿营军的战斗力远低于以前。在太平天国起义中,绿营军屡战屡败,基本上无法战斗。
这时就要提到衣服上有“勇”字的士兵了。这些士兵的编制属于地方团练,最初用于维护地方公共安全,通常在一段时间内解散。在太平天国起义中,绿营和大陆八旗基本报废,清政府不得不依靠当地的团练军。后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从这些团练军开始,最终成为清朝的支柱。他们所属的湘淮军也成了当时清朝最具战斗力的军队。
[img]56124[/img]
至于谁强大,在太平天国之前,绿营军更强大。太平天国之后,绿营基本名存实亡,清朝成为团练军的世界。
为什么要在清朝士兵的衣服上写兵和勇?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