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官员制度是根据九品十八级制定的,其中正品等级最高。但在整个清朝朝廷,正一品并不是头衔最高的官职,还有九种爵位比正一品高。清代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爵位和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分为12个等级,异姓爵位分为9个等级。宗室超级产品中的九个头衔高于一级官员的官职,但他们在日常使用权利时不会相互冲突。一般来说,超级产品头衔的人很难干涉一级官员的工作内容。
[img]56104[/img]
自汉代以来,历代王朝都实行了九级和十八级制度。清朝入关后,这一制度也得到了实施。在九级和十八级制度中,一级制度最高,九级制度最低。低于九级的官方职位被称为“非入流”,几乎相当于当前的临时工。
那么,正一品真的是最高级别的官职吗?不是。事实上,有9种头衔高于正一品。
它们被称为“超品”。
@ 他们都属于超品,高于正品官员,是皇族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六大爵位。@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也有四个爵位,他们不属于超品。
@ 公爵、侯爵和伯爵是非皇室宗族,他们也属于超级产品,高于正一级官员。至于子爵和男爵,他们属于正一品和正二品。
超品爵位不是普通官员能拿到的。一般情况下,即使尊贵如殿阁大学士,享受宰相待遇的尊称,也无法获得超品爵位。
[img]56105[/img]
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一生忠于清朝统治。她是雍正皇帝计划军事政治的主要助手,也为乾隆皇帝做出了支持。为了奖励张廷玉,清廷任命他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助理)、领班军机大臣等职,还特别赏赐他死后配享太庙的无上荣誉。
然而,当张廷玉死后享受寺庙时,我们发现虽然张廷玉是内阁的第一个辅助,但她甚至没有头衔。清朝共有26人享受寺庙。那些享受寺庙的人有更高的头衔,如王子、国王、伯爵等。只有张廷玉太穷了,只有官职。
清朝是爱新觉罗的世界,所以爱新觉罗的皇室宗族地位一定很高。除了皇室宗族,满族和蒙古贵族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争夺世界的地位也相对较高。因此,满族和蒙古贵族获得超级品牌要容易得多。
乾隆时期的大臣和珅是满洲的红旗人,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在官职一步步提升的同时,他也不断获得头衔。34岁时,他授予轻型汽车首都船长头衔,36岁时授予三等忠襄伯头衔。他第一次进入了超级系列。1798年,和珅获得了白莲教起义领袖王三槐和一等忠襄公爵。这是非皇室宗族可以获得的最高头衔——如果你上去,你将成为国王。
如果你不是皇室宗族,也不是满族和蒙古贵族,那么获得超级头衔只有一条路:军事功绩。只有为朝廷做出军事贡献,我们才有机会获得头衔。
以曾国藩为例。27岁时,曾国藩考中进士,后来当了13年京官,官至正二品礼部右侍郎。如果曾国藩这样走下去,晋封爵位一辈子都没有可能,就像张廷玉一样。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八旗军和绿营军不堪一战,清廷命令曾国藩进行团练。借此机会,曾国藩投入军队,训练了一支湘军。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他终于占领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市)。
[img]56106[/img]
为了奖励曾国藩的军事功绩,清廷下令曾国藩被授予一流的勇敢侯爵,享受世袭的待遇,并佩戴双眼花羽。曾国藩成为清末第一个被授予一流侯爵的汉人,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与此同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权被授予一等威义伯,李鸿章被授予一等肃义伯,左宗棠被授予二等恪靖伯。他们都因军事成就获得了超级称号。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被授予二等恪靖侯。
很明显,曾国藩、曾国权、李鸿章、左宗棠在战场上一枪一刀拼出的爵位,仍远不如和平时期和沈阳获得的爵位。
清朝比正品还高的官职是什么?有哪些官员获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