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元朝的汉人将面临许多束缚。一般来说,元朝不是一个对汉人非常友好的朝代。但是,生活在艰难中,也要笑着活下去,那么元朝人的日常娱乐休闲活动是什么呢?其实元朝人的生活并不枯燥,节日也挺热闹的。元朝文人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普通人也可以在投壶、蹴鞠、禽戏中找到一些乐趣。下面介绍一下下元朝人的日常玩法。我们来看看。
[img]56101[/img]
据记载,元人斗草之戏并不逊色于唐宋。每年二月,在大多数城市,北城的官员和妇女都会游览南城,爱他们美丽的日子,这就是所谓的踏青斗草。
关汉卿在《诈妮子调风月》的第二折中描述道:“年度寒食,邻姬每次打架都来邀请,去年没人拘留我。打秋千,闲着斗草,直到天黑。”元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斗草的戏剧。
元朝斗草之戏,又称斗百草。参与斗草的人,不是美女就是美姬,有时调皮的孩子也会参与其中,追逐打闹,玩得很开心。
斗草的娱乐活动一般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郊游。成群结队的人走出家门,见面看山川,看蓝天白云,看碧海绿波,谈春光无限美好,谈家人的安康和过去的温暖时光。有些人会去打秋千,打百草,直到天黑才舍不得回去。
《年华纪丽》写道:“端午节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梁朝人在《荆楚岁时记》中说。
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戏。”
斗草已经成为清明节和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老少皆宜,材料无限,到处都是战场。事实上,斗草可以分为“战斗”和“战斗”。
比赛前,双方先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多为车前草,然后交叉成“十”形,用力拉,以持续者取胜。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拉力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战斗”。
“文斗”是花草的名字。女孩们采摘百草,以对抗的形式报告草名。谁采摘的草种多,对抗水平高,能坚持到@ 谁就赢。没有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玩“文斗”这种游戏是远远不可能的。可见寓教于乐始于古代。
除了斗草,元代还有很多娱乐游戏,比如打秋千、蹴鞠、斗鸡、藏阉、投壶、禽戏、顶针续麻、拆白道字等。
隐藏的彩票也被称为“隐藏的钩子”。它的游戏玩法很简单,就是把很多人分成两边,一边把钩子藏在手里,让另一边猜,猜是否判断输赢。这种娱乐活动主要用于节日或宴会活动。
马志远在《汉宫秋》第二折《梁州第七》中提到:“他很可爱,一切都是一样的,消磨着幽默,和我一起闲逛。更适合月底爬梨花楼,芙蓉烛下藏彩票。”可以说藏阉游戏很受欢迎。
[img]56102[/img]
辽宋时期,最初的藏抽游戏只有在宫中才有藏抽仪。元代,不再是宫廷游戏,民间逐渐盛行。
元代有人训练各种兽禽,以戏为生,这种动物表演的游戏有人称之为禽戏。元人陶宗仪在杭州看到一位家禽表演者。他养了七只不同大小的乌龟。他把这些乌龟放在桌子上,从鼓点指挥它们表演。第一,最大的一个踱到桌子中心躺下,第二个大的跟着过去爬上最大的乌龟背。然后根据大小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去,直到最小的第七只爬上第六只的背,倒立身体,尾巴向上。七只乌龟就像一座小宝塔,叫做
“乌龟叠塔”。
《南村辍耕录》卷22年,陶宗仪还在杭州看到一个人驯养了九只蛤蟆表演禽戏。表演时,他先在席中心放了一个小墩,然后把蛤蟆放在上面,最大的蹲在小墩上,剩下的八只蛤蟆分成两行,对列左右。最大的蛤蟆,叫一声,其他小蛤蟆也齐声叫,大的叫几声,小的也叫几声。然后小蛤蟆们一个接一个地跳到大人面前,点点头,喊了几声后退,其状如行礼,称之为“蛤蟆说”。
[img]56103[/img]
顶针续麻是指用前面结尾的单词或句子做下面的开头,顺序下来,一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比如“门外有一条街,街上有一条巷子,巷子里有一座寺庙”,还有“痴就贪,贪就生气,生气就伤人的苦因,所以知痴就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成师,以戒为师。”都是顶针之一。
顶针续麻还有句中顶针、句间顶针、句句顶针等多种形式。
元代顶针续麻的文字游戏仅限于文人墨客或闺秀。当时人们把它和拆白道字、写诗、出口成章相提并论,成为衡量人才修养的标准。这部剧一般用于酒令、诗歌和歌曲。
拆白道字也叫拆牌道字。这是一款文字游戏,比如顶针续麻,在元代也很流行。酒令中经常有拆白道字,就是把一个字拆成两个字,或者变成一个字。从元代戏曲作品来看,拆白道字游戏在元代广受欢迎。
元朝有哪些日常休闲活动?这些休闲活动的玩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