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将为您带来珊瑚礁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可以极大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珊瑚礁存在于深海和浅海中,它们是由数百年到数千年的碳酸钙组成的珊瑚骨骼形成的。
[img]55700[/img]
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包括蠕虫、软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类动物。此外,珊瑚礁也是海洋带鱼类幼鱼生长的地方。
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石灰石,成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只珊瑚虫只有米粒那么大。它们一群一群地生活在一起,代代相传。同时,它们不断分泌石灰石并粘在一起。经过压实和石化,这些石灰石形成了岛屿和珊瑚礁,即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中,由珊瑚礁骨架和生物碎片组成的抗浪海底隆起。珊瑚礁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代代相传地生长,最终生长到低潮。在中三叠世之前的各个时代,有许多种类的珊瑚礁生物;中三叠世后,六射珊瑚基本上是主要的,因此统称为生物礁。
珊瑚礁的形成条件
一、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珊瑚礁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限可达29°C。这种最佳水温出现在热带海地区的冬季和春季,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珊瑚在冬季生长最快。
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的平均水温为25~27°C,珊瑚生长在最佳水温范围内,但海南岛季节变化较大,水温不稳定,抑制珊瑚生长。海南岛和台湾岛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二、盐度
[img]55701[/img]
珊瑚的盐度为27~40‰最佳盐度范围为34~36‰。南海盐度为34‰,属于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注入淡水,盐度略低,为32‰左右。
三、水深
一般认为,珊瑚礁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四、光照
也需要虫黄藻光合作用,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五、风和风浪
一般来说,珊瑚礁发育良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珊瑚礁的凸面迎风迎浪。如果风浪发生季节性变化,珊瑚礁的形状将呈双马蹄形。古代的风向可以根据古代珊瑚礁的形状来判断。太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固定在基础上,而不发育珊瑚礁。
六、河流
河流入海时,海水盐度低,沉淀物含量大,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大量沉淀物进入海洋的河口通常不会发育海岸礁,例如海南岛的海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七、海平面变化
[img]55702[/img]
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育,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下沉时,珊瑚礁层厚度较大,珊瑚礁可以发育成塔形和柱形,有些珊瑚礁可以深入淹没在海面以下。
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不大,有些礁体可以高于海面,成为隆起礁。这种影响因素对古代礁石具有重要意义。
八、海底地形
珊瑚礁总是生长在海底的正地形上,如海洋中的平顶海山、海底火山、大陆框架的边堤和结构。由于不同海底地形的水动作用不一致,地形特征有时会对珊瑚礁的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非常浅的温和的海底经常形成离岸珊瑚礁;如果岸坡陡峭,珊瑚礁靠近岸线发育。珊瑚生活在海底,在坚硬的岩石基础上发育良好。一些物种也可以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这表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择。
九、藻类及物种
虫黄藻与礁珊瑚共生。它吸收礁珊瑚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珊瑚提供钙,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形成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
红藻中的珊瑚藻是一种完全钙化的藻类,可以形成层状骨架,参与珊瑚礁的建设。藻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成分,一般占20%~50%。
藻类还能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富镁,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孔藻类(Bringalgal)破坏珊瑚礁。
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珊瑚礁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