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简介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泰语民族和东南亚的传统节日。
[img]55362[/img]
同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海外泰国人早起洗澡。
之后,我们连续几天开始庆祝活动。在此期间,我们用纯净的水互相洒水,祈祷洗去过去一年的困难。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4月中旬,一般持续3-7天。
泼水节是展示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它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泼水节展示的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的民族特色,感受自然,热爱水,尊重佛陀,温柔安静。同时,泼水节也是加强西双版纳各民族人民团结的重要环节,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和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俗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泼水节的起源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被命名为“泼冷胡戏”。此后,“泼冷胡戏”由波斯通过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并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通过缅甸通过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随着佛教对傣族影响的加深,泼水节已成为一种民族习俗。
泼水节的起源在《中国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列出,提到“它与小乘佛教的引入密切相关,其活动包含了许多宗教内容。但就泼水的原始意义而言,它也反映了人们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简单愿望。”
上海词典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风俗词典·泼水节》写道:“这个节日起源于印度,随着小乘佛教的传播,通过缅甸、泰国和老挝传入傣族,也被称为“浴佛节”。
《车里》一书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都洗澡换衣服,造诣佛寺佛。女人各担水挑,为佛洗尘,从顶到跟,泥佛倒得淋漓尽致。沐浴佛陀后,人们互相浇水,泼水。”。
虽然这段记录并不吉祥,但它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春节期间必须举行的活动。上述“元旦”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族新年的到来。
[img]55363[/img]
泼水节的意义
一、泼水代表祝福
在麦日,一大早,人们就会从佛寺采摘鲜花和绿叶供奉,并承担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成后,集体相互泼水开始。
一群群年轻男女用各种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每个人都泼水。水花盛开,傣族疯狂,泼湿一身,幸福终生!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洒水,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趣高涨。
被水泼得越湿,被水泼得越多,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一盆盆的祝福,尽情地泼给每一个你想祝福的人。
二、泼水代表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爱情、培养幸福的好时机。
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除了扔包游戏外,还互相泼水。他们泼得越多,代表的祝福和关心就越多。在泼水室里,他们逐渐选择了对方,浪漫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三、泼水代表不可避免的消灾
泼水节分为三天,其中第二天称为“烦恼日”,“烦恼”意味着“空”。按照习惯,这一天既不是前一年也不是后一年,所以是“空日”。这一天,通常会举行泼水活动,用圣水消灾避难,祝彼此平安幸福。
四、泼水代表新的开始
泼水节的第三天被称为“麦帕雅晚玛”。据说麦帕雅晚玛的英雄精神带着新历回到了世界。人们习惯于把这一天当作“麦帕雅晚玛”日子之王来了,傣历元旦。
因此,人们相信泼水可以让他们的心变得干净,以迎接“麦帕雅晚玛”的精神,带来新的美好一年。它表达了人们对善良和正义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泼水可以忘记烦恼
泼水节互相泼水,除了表面上用水洗去烦恼外,人们在互相泼水的快乐中确实能让人忘记眼前的烦恼。
对于内向的缅甸人来说,泼水节无疑是一个“嘉年华”。公司放假,商店关门,忘记工作,抛开麻烦,每个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快乐气氛中。
[img]55364[/img]
六、泼水可以消暑
4月份的东南亚太热了。每年4月和5月,许多地区的炎热难以忍受,气温达到约40摄氏度。政府气象部门不断发布高温预警,建议人们不要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外出,否则很容易被紫外线晒伤。
泼水节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凉爽的世界”。年轻人站在泼水台上,手持高压水管,向过往的敞篷车和行人喷水。舞台上的人们很乐意喷水;舞台上挤满了人,唱歌跳舞,享受着“飞雨”。
泼水节的起源是什么?泼水节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