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就是“惊蛰”。惊蛰意味着天气变暖,春雷响起,唤醒冬眠动物在地下蛰伏。刺痛意味着隐藏。
[img]55036[/im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意料,震为雷,故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说:“促春时雨,始雷发东,众蛰各潜,草木纵横舒。”
事实上,昆虫听不到雷声。当地球回到春天时,天气变暖是他们结束冬眠并“惊讶地离开”的原因。中国春雷的时间迟早会有所不同。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可以在1月底左右闻到雷声,而北京的初始雷声日期是4月底。“惊蛰雷声”的说法与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一致。
惊蛰节气适合吃什么?
俗话说,刺痛,温暖,蟾蜍老人唱山歌。刺痛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节气。在这一天,许多动物会从睡眠中醒来,但此时我们也应该特别注意饮食。
一、春笋
竹笋是以季节命名的。竹笋会破土而出,肉鲜嫩可口。竹笋在菜肴中被称为“多才多艺”,可以是肉和蔬菜。竹笋也是一种新鲜的食物,可以和任何肉一起烹饪。
此外,竹笋可以根据每个部位的新鲜度进行分类,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味道。最嫩的竹笋头可以用水煮,不仅新鲜清爽,而且保留竹笋的原味;竹笋中间可以切成竹笋炒或配菜;老根可以炖肉或汤。
[img]55037[/img]
二、鸡蛋
据广东传说,古代凶神之一的白虎会在惊蛰当天出来找吃的。为了平安,人们在惊蛰当天祭拜白虎,这就是惊蛰祭拜白虎的由来。
白虎通常用尖牙张开嘴,只喂鸡蛋,吃饱后不会伤害人。经过演变,喂白虎的鸡蛋现在变成了喂人自己。
三、梨
吃梨是北方传统的民间习俗。人们在惊蛰日吃梨,这意味着与害虫分离。
春回大地,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口干燥。生梨寒甜,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梨特别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四、炒黄豆
在陕西,有些地区吃炒豆。人们将大豆浸泡在盐水中,放入锅中炒,发出噼啪声,象征着昆虫在锅中受热时跳跃的声音。
大豆是一种质优价廉的食物,特别是对女性来说,它所含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产生与雌激素类似的效果,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腺癌骨质疏松症。
五、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会在院子里生火炉煎饼,这意味着烟熏火燎会杀死害虫。
[img]55038[/img]
煎饼由原粮制成,营养丰富,口感酥脆柔软,易于储存和携带。
有些人认为吃煎饼需要长时间咀嚼,所以它可以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利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是一种保健食品。
节气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时适合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