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司法的鼻祖?
皋陶,偃姓,又作为指责陶,指责你,也作为“指责陶”、“高佑”或“高佑”封地于安徽六安,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他是公元前2170年出生的后裔,夏禹二年出生(公元前2069年)。他是姚舜禹三代的老臣。他协助夏禹管理、治水、发展生产,为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54815[/img]
高陶与尧、舜、禹同名,被后人誉为“古代四圣”。高陶被视为中国司法的鼻祖,后来经常被称为狱官或狱神。据说中国的第一部《狱典》是由高陶制作的。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现给大禹。余看完觉得很好,就让高陶实施。
《狱典》总结了盗窃、抢劫、通奸、杀人等犯罪的严重程度,并给予了不同的量刑。高陶当了几十年官。他的主要成就是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姚顺禹实施“五教”、“五礼”、“五服”、“五刑”、“九族”和“九德”。
一、兴“五教”。五教是“父义、母慈、兄友、兄弟恭维、子孝”。。
第二,设置“五礼”。五礼是“吉、凶、宾、军、嘉”。吉礼是祭祀仪式,凶礼是丧礼。宾礼是部落与部落联盟、部落与部落以及联盟以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用仪式。军事仪式是组织氏族、约束公众成军的仪式,嘉礼是“饮食、男女”的仪式。
三、创造“五刑”。五刑是“甲兵、斧斧、刀锯、钻孔、鞭扑”五种刑罚。“甲兵”是对外来侵权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斧”是军事刑罚,属于军事法;“刀锯”是死刑和重肉刑;“钻孔”是轻肉刑;“鞭扑”是轻罪的薄刑。在以往任意处罚犯罪习惯的基础上,整合制定了高陶五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创造了最早的法律。
[img]54816[/img]
四、立“九德”。
九德即:1.宽而栗(宽而有原则的气质)、2.软而立(性情温和,能立事)、3.愿而恭(简单而能尊贤)、4.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5.扰而毅(谦虚而独立)、6.直而温(直而不傲慢)、7.简单而简单(大致而务实)、8.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9.强而义(强而不任性违理)。高陶制定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才华、气质、道德品质、才能等方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调查和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五、亲“九族”。
九族是部落联盟的核心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可靠的力量,联盟的权威就无法维持。“九族”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要政治战略。高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陶思想后来被孔子继承和发扬,创立了儒家理论理论,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治国的基本理论。
谁是中国司法的鼻祖?第一部司法作品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