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书”又称“草篆”,是一种特殊的书法字体,其主要特点是笔画中夹杂着白丝和字势,如飞动。据说这种风格是由东汉书法家蔡勇创作的。朱长文的《墨池编》和晏殊的《飞白书赋》都有记载。大意是:汉灵帝Xi平年间(公元172-177年),蔡勇奉诏写《圣皇篇》。写完之后,他去鸿都门等皇帝的圣旨。他在等待的时候,看到杂役用扫帚写字,觉得很有意思。回家后,他试了很多次。
唐代的“飞白书”主要流行于皇室和以皇室为中心的上流社会。例如,唐代的太宗、高宗和武则天都是“飞白书”的专家。北宋的“飞白书”延续了唐代在上层社会流行的特点,但在书法上更加完善。
[img]54797[/img]
飞白书受到张芝、二王、欧阳询、徐浩、宋丝、蔡襄等书法大家以及杨迪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皇帝的高度赞扬。飞白书在北宋太宗和仁宗时期更加自豪:“飞白法始于蔡勇,工于羲、献、萧子云,盛于二圣。”
皇帝亲自提倡并实践,在夏松的《元真殿烧香观太宗御书仁宗飞白书与瑞谷应制》中,用飞白书给臣下或题署宫殿,点缀风景、《奉观御飞白书应制》、《谢御书飞白扇子歌》胡宿、《召到天章宝文阁观御书飞白扇子群玉殿锡宴》等论书诗中都有反映。
欧阳修写了《宋太宗御书飞白》、《宋仁宗御书飞白》对二帝飞白书法的推崇简直无法复加。因为时风,很多文人也加入了飞白书的创作和评论。比如晏殊前后写了四篇赞扬飞白书的文章,欧阳修和苏东坡也竞相称赞。飞白书几乎成了书法家和优雅皇帝的“贵族书法风格”。
[img]54798[/img]
在数十位擅长飞白书的书法家中,90%是在北宋之前,而在元明清时期,它们已经成为文人的墨水戏剧,著名书法家不屑于此。飞白书将书写的艺术效果放在文本内容上。为了追求目标效果,它选择了“管锥毛英”以外的粉笔、绘画、颓废的笔、藤笔和茅草笔,以便毡卷、布卷和纸卷作为创作工具。
因此,飞白书虽然新颖有趣,但缺乏深度,艺术品味低,审美价值有限。最后,在文人审美意识觉醒、书卷气运转顺畅的北宋之后,艺术战胜了非艺术,飞白书逐渐褪去了不该有的辉煌色彩。
谁创造了飞白书?飞白书在历史上有什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