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明朝共经历了276年,传承了16位皇帝。然而,著名的北京明十三陵只是十三位皇帝的陵墓。那么,哪三位皇帝没有埋葬在十三陵呢?故事是什么?将详细解释~
第一个是明朝的创始人明太祖朱元璋。原来朱元璋创立明朝,首先是在南京。当时的南京叫英天府。朱元璋的墓位于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上,叫明孝陵。朱元璋死前在南京当皇帝,死后埋在南京附近。这个故事比较简单。
[img]54719[/img]
然后,精彩的段落开始了。朱元璋40岁登基,当了30年皇帝,年号洪武。洪武元年,他立长子朱标为太子,这就是他选定的皇位接班人。但生活中总有失望,他所立的王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朱皇帝的心情可想而知。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标。虽然长子死了,但老朱一根筋,所以长子的长子是皇太孙,朱标的长子朱允炆被选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年后,朱元璋去世后,朱云文在南京即位,年号建文。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建文皇帝。然而,朱元璋生前封诸子为王,各有精兵强将。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农民身上,用这个小算盘把明朝的军队交给了他的儿子,这总比把他们交给不同姓氏的将军和英雄更让人放心。
然后,朱元璋死后,小皇帝的叔叔们雄心勃勃,各有精兵。他们怎么能把侄子奉为皇帝,听孩子的话呢?以朱元璋四子燕王朱迪为首的一群人拉起旗子出兵,反对朱云文,与小皇帝朱云文作战,最终进入南京,将朱云文拉下皇位。战争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战”。小皇帝朱云文失败了,下落不明。@ 没有帝陵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登基后,年号永乐是我们熟知的永乐皇帝。他决定迁都北京,因为他觉得南京生活不舒服。然后,朱迪让姚广孝主持,修建了北京和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故宫。明朝以后,皇帝们住在北京,住在办公室里。至于皇帝的陵墓位置,选择在北京昌平附近的天寿山。然后从永乐皇帝开始,埋葬了十三个皇帝,这就是明十三陵的起源。
我们不禁要问,16位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朱云文下落不明,没有陵墓,所以有14位皇帝,为什么只有13个陵墓?这涉及到明朝的另一个历史事件。明朝还有一位皇帝,他死后被埋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那就是明朝景泰皇帝朱祁玉。
一开始,他的哥哥英宗朱祁镇被宦官王震鼓励亲征。50万军队在土木堡战败,先是被瓦拉首领俘虏。然后瓦拉首领也试图勒索天子,让明朝满足他们的条件,在北京城下士兵。试想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所有的要求都会通过朱祁镇的诏书得到满足,那么明朝就会沦为瓦拉的二等国。朝中大臣于谦等人决定另立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
想想看,朱祁镇皇帝太不合格了。当时,英宗有一个儿子,但他还年轻。为了避免少数民族的怀疑(即皇帝太小,无法决定国家重大事件),朱祁镇的弟弟朱祁玉就位,然后呼吁明朝军民打败瓦拉军队,赢得北京保卫战。
[img]54720[/img]
后来,瓦拉看到留住朱祁镇是没有用的,就把他放了回去。结果,朱祁镇不擅长做生意,但他很擅长赢得权力。在景泰八年,朱祁镇复辟,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王位。然后朱祁钰被废为Xi之王,他被禁在大厦里。一个月后,朱祁钰死了。至于他是真的死了还是被杀了,没人知道。
然后朱祁钰死后,明英宗朱祁镇没有把他埋在明朝的帝陵区,而是选择了另一个地方以亲王的礼物埋葬他。朱祁镇心里讨厌他的弟弟朱祁钰。这意味着我是父亲和皇帝手中的下一个王位。你不是那个。但这样处理,留下了遗留的问题。明朝朱祁钰当政八年的历史怎么写?
我写不出来。直到后来,英宗之子朱见深成为皇帝,他才认出自己的皇位,并将自己的陵墓规格提高为皇陵。朱祁钰成为皇帝时的年号是景泰,一般称他的陵墓为景泰陵。至此,北京有14座明朝皇帝陵墓,13座陵墓位于昌平天寿山,1座位于海淀区玉泉山。
明朝哪三位皇帝没有安葬在十三陵?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