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病逝时,有15个儿子(长子楚英已被处死),包括代善、阿拜、汤古、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极、巴布泰、德格类、阿济格、巴布海、赖慕布、多尔根、多铎、费扬果。而且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什么能继位,各方史籍说法不同。继承大汗位置后,皇太极与其他三位亲王一起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大贝勒礼亲王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统称“四大贝勒”。
[img]54575[/img]
皇太极看到了国家的弊政,从而固本维新,进行了改革。皇太极的固本维新采取了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八旗、外事等措施。这里主要介绍他调整汉人政策的“固本维新”政策——汉民、汉官、汉军、汉儒、汉制。皇太极对后金的政权结构,模仿明制,设立内三院(内国历史学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六部(官、户、礼、兵、刑、工)、两衙门(都察院、理藩院)形成了所谓“三院六部二衙门”的政府结构,基本完善了政府组织的体制和结构。
皇太极提出“治国之本,莫先安民”,强调满洲、蒙古、汉人之间的关系“如五味,调整贵得其宜”。他决定: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攻占城市,不杀降民;善待逃人,放宽处罚“人人都欢乐,逃人都止”。汉官汉官原来是满洲大臣,他的马不能骑,牲畜不能用,田野不能耕种;官员去世后,他的妻子想把贝勒家当奴隶。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重要政策,皇太极优礼汉官。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奖励,任命官职。
皇太极逐渐建立了八旗汉军,创造了沉重的(zhònɡ)军。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失败后,皇太极明白了一个道理:战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最新的武器——红衣大炮。这把枪是西洋人制造的。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第一批后金仿制的红衣大炮在沈阳造成,定名为“天佑助威将军”。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军事史上的里程碑。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立了新的“重军”,即用火炮等火器装备的新兵种。从那时起,一些强大的清兵骑兵没有明军,一些红夷大炮也开始拥有明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
征服察哈尔蒙古
自17世纪初以来,金即与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察哈尔部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军事冲突。然而,直到这时,努尔哈赤才敢同时与明朝和漠南蒙古作战,因为前后金的翅膀实力还没有丰满。萨尔浒战役大获全胜后,后金继续攻击明朝驻扎的铁岭。此时,受到重大伤害的明朝不得不向末代蒙古汗林丹汗求助,并给予蒙古经济效益。因此,林丹汗派出内喀尔喀五部和科尔沁部率领1万多人前往明军。当蒙古援军抵达铁岭时,努尔哈赤攻占铁岭。在金军的攻击下,蒙古军在数量占主导地位和士气高涨。林丹汗的势力因铁岭和沈阳之战的失败而退回漠南蒙古。
[img]54576[/img]
皇太极即位后,决定在南下入关前解决蒙古的背隐患,以免重蹈金朝的覆辙。为了削弱林丹汗的力量,皇太极采取了一系列软硬兼施的策略,对蒙古各部门进行联姻、劝诱和征求。此外,在西藏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克图的影响下,林丹汗后期皈依红教,引起了蒙古许多相信黄教的部落的不满,使这些部落开始疏远林丹汗。与此同时,在后金军优势武力的打击下,漠南蒙古各部逐渐瓦解。
林丹汗虽然组织力量抵抗,但其下属已逐渐离心离德,纷纷向后金投降。三月皇太极决定亲自对林丹汗进行最后一次决定性的征服。在后金军的压力下,林丹汗撤退到漠北蒙古喀尔喀部,但喀尔喀部不愿意接受他。在皇太极的追击下,林丹汗不得不西逃,在此期间,他的下属不断地为皇太极的追兵收拢。至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逃到大草滩(今甘肃)安营扎寨,但在此因病去世。林丹汗去世后,他的势力加速崩溃。
天聪九年(1635年),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归降皇太极,献上了元顺帝离开中原时带走的传国玉玺。漠南蒙古随后被纳入后金版图。
皇太极是如何改革后金的?皇太极的年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