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春遮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春暖时不要急着脱冬衣,秋凉时不要急着加衣服,这样会降低生病的概率。今天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这是一句谚语,但也有原因。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会保持在37℃左右。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人的身体机能就会受到损害。
[img]54551[/img]
“春捂”是指春天多穿棉衣一段时间。这时,气温刚刚变暖,但昼夜温差仍然很大。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连续穿了几个月的棉衣。热量调节已适应冬季环境和衣物厚度。
此时,如果衣服脱得太快,就会打破已经形成的平衡。一旦身体不能调节冷热温差,细菌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引起感冒和发烧。俗话说,“春天的孩子的脸,一天变成三个变化”,也就是说,春天的气候变化严重,每天可以变成三个温度。
“秋冻”是指秋季气温下降时,不要提前增加衣服。秋季降温,但温度仍在人体接受的范围内。这种凉爽的刺激可以锻炼人们的耐寒性。经过这次锻炼,人们逐渐适应了降温的过程。
为了适应,人体会加速新陈代谢,产热更快,提高对低温的适应性。这样,当寒流来临时,通过抗寒运动,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性会更强,不会轻易感冒发烧。
[img]54552[/img]
然而,春秋冻应该有一定程度,温度的变化不能完全忽视。人体体温保持在37摄氏度是正常的。除了人体本身的调节外,衣服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如果你穿得太多或太薄,你就会越过“春秋冻”的做法。
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多外出郊游,呼吸新鲜空气,保持乐观态度,合理饮食也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
民间谚语春遮秋冻是什么意思?春遮秋冻的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