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的南北两侧都有巨大的海流。他们从家乡大洋东部开始“西征”。到达大洋西部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告别”了主流,在赤道附近“见面”,然后转向东流,然后一路回到东部家乡。这就是赤道的逆流。
[img]54439[/img]
赤道逆流形成的原因
多年来,赤道北部低纬度海洋吹拂的东北信风驱动了表面海水,从大洋东部流向大洋西部,形成了北赤道海流;东南信风吹拂的赤道南部海水形成了南赤道海流。
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入大洋西部后,被陆岸阻挡,分为两部分。北赤道流的“主力军”转向“北伐”,成为大西洋和太平洋湾流和黑潮的主要流源,另一部分离开主力军,形成向南的支流。
南赤道流的“主力军”转向“南征”,分别成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东澳海流和巴西海流,另一部分与主力军“分道扬镳”,形成向北支流。
北赤道流向南的支流和南赤道流向北的支流在赤道附近汇合后水位上升,导致大洋西部水面高于东部,形成自西向东运动的表面海流。与自东向西的南北赤道流相比,它被称为“赤道逆流”。
赤道逆流位于南北赤道流之间,赤道无风带下,是赤道海洋中常见的海流。
赤道逆流有哪些?
一、太平洋赤道逆流
太平洋赤道逆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北赤道逆流,夏天在北纬4°~10°,冬季向南移动2′左右,是世界大洋中最强的赤道逆流。
它从菲律宾外海向东流经1.5万公里,到达巴拿马湾“寻根”,其流动宽度为3000公里~700公里;西部流动快,东部流动慢,平均流速40cm/秒,最快达到150cm/秒。
[img]54440[/img]
另一个是南赤道逆流,位于南纬5°~10°,西起所罗门群岛附近的海面,东至秘鲁海岸附近,西强东弱,东经170°处的流速为15~30厘米/秒。
二、大西洋赤道逆流
大西洋也有两条赤道逆流。一个是北赤道逆流,位于北纬3°~5°和9°~12°,随着季节的明显变化,夏季最强,最大流量可达150厘米/秒,向东进入非洲西部,然后返回大西洋北赤道流的发源地;另一个是南赤道逆流,南纬5°~10°流动,强度弱。
三、印度洋赤道逆流
受季风影响,印度洋赤道无风带位于赤道南部,赤道逆流也位于赤道南部。夏季,赤道逆流在南赤道流和西南季风流之间从西向东流动。
冬天,北赤道流向西流向非洲东部的索马里,然后转向南方。穿越赤道后,与南赤道流的北上分支汇合,形成南纬2的“赤道逆流”°~4°和6°~8°向东流动,势力比夏季强大,中西部流速为85cm/秒,向东逐渐减少。
至东经90°附近,逆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大部分转向东南部,形成爪哇沿岸流,另一个转向西南部,加入南赤道流;另一个转向东北部,加入北赤道流。
赤道逆流的影响
赤道逆流区海水温度高,含盐量低,降水强度高。赤道逆流和南北赤道流共同形成了复杂的热带环流系统。
[img]54441[/img]
一些海域的海水从周围辐射,迫使表面海水下降,形成“下降流”;其他海域的海水辐射到周围,补充下层海水,形成“上升流”,将下层营养盐带到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赤道逆流简介 造成赤道逆流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