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亲政初期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被授予“通玄教师”称号,顺治十二年(1655年)被授予通政使,顺治十五年(1658年)被授予光禄博士称号。起初,福临被称为“玛法”,因为母亲孝庄文皇后称汤若望为义父,也就是汉语爷爷的意思。以下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频繁的接触中,福临对汤若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印象深刻。对各种知识感兴趣、好学的福临向汤若望询问天文历算、社会生活等问题。他总是对获得新知识感到舒适,并越来越尊重汤若望。
[img]54253[/img]
汤若望在福临心目中威望最高,福临几乎听从了他的话。福临死前立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的继承人,也是采纳汤若望建议的结果。后来,由于福临完全被和尚包围,他疏远了汤若望,但他总是尊重和信任他。
在顺治皇帝亲政之前,唐若望赢得了摄政王多尔根的信任。多尔根钦佩他预测天空和了解物理的能力,并允许他在天文报告中添加自己的观点。
因此,汤若望不仅可以通过钦天监督这一特殊的官职,广泛结交宫内外的权贵,还可以利用中国封建统治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将自然变异与统治的好坏联系起来,用“上帝警告”的预兆说服统治者不要采取激化矛盾的措施。汤若望受到满族官员的尊重,在朝鲜享有盛誉。
他曾提醒年轻的皇帝,多尔根擅权专政。根据他的医学知识和他所知道的多尔根的健康状况,多尔根很快就会死去。汤若望这样做无疑有很大的风险。多尔根于1651年1月去世。
汤若望不失时机地为顺治皇帝选择了亲政日期。2月1日,多尔贡丧期刚满,顺治皇帝宣布亲政,皇太和殿巩固了清初的政权,因此得到了顺治皇帝和皇太后的青睐和信任。
[img]54254[/img]
顺治皇帝钦佩唐若望的道德和知识,并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唐若望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治愈了孝庄太后的侄女和顺冶皇帝未婚皇后的病。因此,太后非常感谢唐若望,认为他是“义父”。后来,顺治皇帝也把他尊为“玛法”(满语,尊敬的祖父)。
为了表达对汤若望的好感,1651年9月,汤若望在一天内被授予医生、太仆寺卿、太常寺卿三个称号。让他从原来的四品晋升为三品。同时,他的父亲和祖父被授予通奉医生、母亲和祖母为二品夫人。他还将授权封书邮寄给汤若望的家乡。
然后多次加封。1654年,他被授予“通玄教师”称号。1657年,他被授予“通政使司通政使”。1658年2月2日,他被授予“光禄医生”为正品。1661年,按照清廷的惯例,他的祖先被授予三代正品。
清朝顺治皇帝厚待汤若望的原因:因为母亲称汤若望为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