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与张献明肃皇后刘氏、张惠皇后杨氏、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张怀皇后潘氏被埋葬,张穆皇后郭氏被埋葬。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54233[/img]
永定陵墓概况
永定陵是赵恒、张献明肃皇后刘、张辉皇后杨、张毅皇后李的合葬陵墓。张怀皇后潘被埋葬,张穆皇后郭被埋葬。周围有16个建筑遗址。因此,陵墓尚未正式发掘,陵墓情况尚不清楚,地面上的建筑已被摧毁,但陵墓前的石马、羊、狮子、老虎保存完好,是北宋陵墓中最好的一组。
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年在位)。
宋真宗,赵恒(公元968年)~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改名元休、元侃。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太宗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蔡家庄)。
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在登基前被授予韩国王、襄王和寿王称号。他于1997年继承了王位。真宗在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良好。北宋的统治越来越强大,国家管理越来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相对强大,历史上被称为咸平治理。
1004年,辽入侵宋朝时,宋朝大部分大臣建议不要抗拒。以总理寇准为首的少数人强烈主张抗拒。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亲征。双方在禅渊相交,宋胜。真宗决定罢兵,每年向辽纳白银12万、20万丝收购与辽的和平,建立禅渊之盟。这是宋朝向番方纳年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宋真宗统治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相信道教和佛教,称天书,封泰山,祭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
永定陵葬有刘皇后、杨淑妃、李晨妃三位皇后。李晨妃原本是刘皇后的侍女,后来为真宗所爱,被封为“才人”,生下了真宗最小的儿子赵真,后来是仁宗皇帝。赵恒有六个儿子,五个儿子都早战,只剩下李氏生的这个宝贝儿子。但李氏生下赵真后不久,刘后就派人毫不客气地把赵真带走,据为己子。真宗死后,赵真继位,当时他只有12岁,朝中大事完全由刘太后决定。李氏级别很快就被提升了,但命她去巩县伺候永定陵。传统戏曲《狸猫换王子》就是根据这个事实来演绎的。
永定陵修陵过程
刘太后任命总理丁谓为建皇陵总负责人。宦官雷允恭是皇陵总监(项目具体负责人),最后是苏州人。历史书上称他“聪明聪明”但“狡猾”。、“阴谋是危险的”。他用“奏告吉祥,营造宫观”的方式迎合了真宗的心理,从而赢得了寇准的青睐。他尽最大努力向寇准献殷勤。有一天,丁和寇在宰相府吃饭,寇准的胡子上粘了很多汤。
丁谓看到了,赶紧一手掏出手帕,一手抚摸着寇准的胡子去擦。寇准受不了这种低三下四的媚态,于是笑着拒绝了:“丁参政是国家大臣,现在当众给长官抹胡子,恐怕不合身,失去了性格。不要再这样了。”。几句话说得丁谓面红耳赤,从此结下怨恨,伺机报复。不久,丁谓与太监雷允恭拉上了关系,他用雷作耳目,宫中的机密和皇帝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如指掌。而雷允恭则靠丁谓将自己的力量和影响扩大到外朝,两人相互利用,串通一气,排斥异己,打击正人。
[img]54234[/img]
寇准、李迪等大臣,在丁、雷的中伤下,先后罢免中央官职,贬至偏远地区。于是,丁谓成了宰相。丁、雷更傲慢霸道,“党恶丑正”、朝臣们都愤愤不平,“天下目为奸邪”。副宰相王曾列忧心忡忡,故意除掉两人,却一时无能为力。
丁、雷被任命为修陵使,这是皇家的一种信任差使,两人好不开心。当时,司天监(掌天文、历法、吉祥、兆候机关)选择了永安东北六里的卧龙岗作为陵墓地址。然而,雷允恭看了之后,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他必须再向上移动100步才能成为“适合孙子孙女”的吉祥之地。负责施工的夏守恩带领数万人按照雷允恭指定的地方开始破土,但开挖只有几英尺深,出现了许多卵石,然后挖出来,地下水涌了出来。根据风水书上的说法,埋地受水,尸骨埋下要散,是一件很凶的事。
有人向朝廷报告此事,丁谓却对雷允恭百般包庇。于是皇太后刘的命王去陵地调查。王调查了一下事情,回报太后说:“大臣去陵地调查了解,大家都说原来的陵地最吉祥,新址被水断不可用。丁谓藏祸心,让雷允恭私下把皇宫搬到绝地,真是罪恶。”;听了这话,刘太后怒不可遏,发现丁、雷勾结的事实很多,于是下令雷允恭“赐死”,丁谓流放崖州(今海南省崖县)。王曾利用修陵这件事,除了两个当权的坏人,后世史家称赞他“一网而得二奸”而无痕迹,是一种巧妙的政治手段。
宋真宗赵恒与皇后合葬陵墓:永定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