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哪七位名士?竹林七贤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嬷康、山涛、刘玲、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位于当时的山阳县,现在是河南省辉县市西南30公里处的吴村镇。《晋书·季康传》:蓟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只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玲,弟子咸,琅邪王蓉,是竹林之旅,世界上所谓的‘竹林七贤’。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生》说,他们“陈留阮籍、乔国季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相比,康年少亚之。此契者:沛国刘玲、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在竹林下,肆意爽朗,故世称竹林七贤”。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4115[/img]

七人是当时形而上学的代表,尽管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季康、阮籍、刘玲、阮咸一直主张老庄的学习,“越名教让自然走”。山涛和王荣是好老庄,儒家思想混杂,向秀主张名教与自然的统一。他们在生活中不拘礼仪,安静无为,聚集在竹林里喝酒,唱歌。作品揭露和讽刺了司马朝廷的虚伪。

政治态度上的差异比较明显。虞康、阮籍、刘玲等仕魏对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司马氏集团执掌大权,已成替代。季康被杀后,向秀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是散骑侍郎,但并不重视司马炎。起初,山涛“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荣是个卑鄙的人,名声最高。进入晋朝后,他长期以来一直是侍中、官员、尚书、司徒。在八王之乱中,他依然优秀,不失地位。然而,在那个时代,他被视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是司马朝廷不允许的,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玲、季康不与司马朝廷合作,季康被杀,阮籍假装逃离世界。王荣和山涛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终分散在东方。

学术界对竹林七贤名字的由来存在争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季)康居河内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游客们没有品尝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秀、兄子咸、琅邪王蓉、沛人刘玲相处友好,游竹林,名为七贤。”一般认为,“竹林七贤”的名字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旅有关。

传统上,“竹林”位于吉康在山阳的公寓附近。吉康和他的朋友山涛、阮籍和竹林七贤中的其他四个人经常喝酒,所以他们被称为“竹林七贤”。这种说法见于《晋书·季康传》和《世说新语·任生》竹林七贤条。

[img]54116[/img]

陈寅恪认为,“竹林七贤”的活动场所实际上并没有生产“竹林”。竹林七贤先有“七贤”,再有“竹林”。七贤来自《论语》中“作者七人”的数字,具有标榜的意义。“竹林”之词起源于西晋末年。佛教僧侣比附内典和外书更受欢迎。这是天竺的“竹林精舍”(Vlenuvena)名字,加在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

王晓毅不同意陈寅恪的观点。从汉晋佛经中“竹林”翻译的频率来看,他质疑陈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结合实地考察,发现魏晋黄河流域确实种植了“竹林”,然后从时间和地点论证了竹林七贤聚会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传统说法对“竹林七贤”起源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哪七位名士?竹林七贤的称号是怎么来的?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哪七位名士?竹林七贤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揭秘:班婕钰被惨害 汉成帝[牡丹下死]之谜
  • 班婕钰(前48)——前六年),西汉女文学家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形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姑。汉成帝的妃子,善诗...

  • 刘伶简介 西晋武帝时期参军竹林七贤刘玲的生活
  • 刘玲(约221-300年),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省淮北市遂溪县)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参军建威将军王蓉幕府。晋武帝泰一开...

  • 情归何处: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人生又能托付给谁?
  •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仅要眉称雄,还有许多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的杰作之一。这位美丽多情的才女,也曾得到...

  • 秦淮八艳马湘兰传奇:高官将其逮捕只是为了看到它的脸
  • 讲述马湘兰的故事可以节省一点精力。她出生于嘉靖26年,死于万历32年,两头都赶不上乱世。而且,谢天谢地,她的爱人不是一个...

  • 竹林七贤之一 ,刘玲到底有多爱喝酒?
  • 魏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刘玲的学者,与季康、阮籍、向秀、山涛、王蓉、阮咸等人并称“竹林七贤”。刘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