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至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志和武则天的孙子,唐瑞宗李丹的第三个儿子,也被称为李三郎,母窦德妃。天生元年(712年)至天宝15年(756年)。他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帝。他是唐朝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最繁荣的皇帝。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是唐代中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备受关注。在这个交接过程中,仍然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决。其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打算传位吗?
[img]53887[/img]
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两岁就被授予国王称号。玄宗废除王子英后,以李林甫为首的朝廷大臣都支持玄宗宠物妃子吴惠妃的儿子寿王茂为王子。但玄宗认为李亨很老,听了高力士的话。在他的坚持下,李亨在开元26年(公元738年)进入东宫。
马尾驿兵变后,玄宗想进蜀,但人民“遮道请留”,希望皇帝不要离开宫阙陵所在地。玄宗叫王子李恒留在后面宣慰父老,继续西行。人民的父亲和老人抓住王子骑的马,王子无法前进。玄宗走了一段路,看到王子不来,心里有些疑惑。无奈之下,他拨给他2000匹马,命令他收复长安。
一些学者认为,王子的“不可能”是故意制造的错觉。长期以来,王子和父亲之间存在着深深的裂缝。玄宗同一天杀死了三个王子,王子看到了眼睛,心里非常害怕。如果你继续跟随父亲的皇帝去蜀县,很难预测王子的地位是否会在未来得到保持。他采用了李辅国和其他人的意见,让人们站出来,请留下来,以发展个人力量。
后来,李亨带领奉天一路向北走去,于天宝于7月15日(公元756年)抵达灵武。仅仅三天后,他就在城南担任皇帝,担任肃宗。
[img]53888[/img]
事实上,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在马尾驿分道扬镳后,李隆基并没有让李亨独自平息叛乱。相反,他在入蜀的路上从容安排平叛,从不忘记自己的帝王身份。玄宗到成都后的第十四天,肃宗从灵武派使者到蜀,向玄宗报告即位事宜。四天后,李隆基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其实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圣旨中,玄宗说,虽然他已经是太上皇了,但肃宗在处理军国事务后必须向他奏报。@ 他还保留了以“专利”的形式处理事务的权利。这样,唐朝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中央政治格局,太上皇帝和皇帝都是政治中心。
到德国2年9月(公元757年),唐军收复长安,在蜀县流浪一年多的玄宗在肃宗的欢迎下回到长安。作为太上帝,他回到了兴庆宫。不久,李辅国在肃宗的指示下将玄宗禁在西内,直到最后愤怒地死去。
很多人认为,虽然历史书记描述了很多玄宗愿意传位的信息,但从各种疑点推断玄宗禅位并不是出于他的初衷。他的会议在得知苏宗灵武即位后,颁布了《苏宗即位诏书》,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手段。然而,这一切只是猜测,学者和历史学家需要提出更有力的证据,才能真正揭开玄宗“传位”的真相。
传位之谜李隆基:唐玄宗真的有意传位给太子李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