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钟馗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表演活动。现在主要分为南北两派。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南派跳钟馗”是古徽州涉县最突出的地区,也被称为“嬉钟馗”。它在明朝万历时期盛行,有400多年的历史。涉县跳钟馗多在端午节表演,意思是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以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
跳钟馗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人们崇尚钟馗刚正不阿、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
“北派跳钟馗”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最为突出。在古代,跳钟馗常用于送孤儿和除邪。所谓送孤儿,就是普度后送孤儿和野鬼,以免邪恶的魅力无法留下来。
[img]53799[/img]
详细解释
“南派跳钟馗”起源于宋元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每年端午节,“跳钟馗”活动都会在古徽州涉县的石田村、上朱村、雄村、渔梁村举行,以祝福镇宅,保佑平安。石田村端午节跳钟馗最完整、最突出。它起源于宋元,盛于明清,衰于现代,但从未被切断。即使在特殊时期,它也会从白天到晚上秘密举行。
朱本是一个村庄,后来被拆分为田村和上朱村,钟馗的表演衍生出两组人。整个村庄跳钟馗的表演包含多个曲目,可能会在不同的年份增减。然而,最经典的歌曲《嫁妹》、《巡街》和《除五鬼》通常被保留。其中,《嫁妹》最喜庆,包括红袍官服钟馗、钟馗姐、媒人、轿夫、丫鬟、乐队等。
《巡街》的曲目最为繁华,包括蓝袍钟馗、护法、酒夫、蝙蝠王、蛇、蝎子、蟾蜍、蜈蚣、蜘蛛等,包括四个仪式:拜老郎、爬山、斩五毒、谢老郎。在巡街过程中,钟馗必须通过十字街和河桥燃放鞭炮,以帮助钟馗消除五毒。经过村民家门口,村民们会烧纸烧香,燃放鞭炮,举出八仙桌迎接钟馗进家。
《除五鬼》最惊心动魄,也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它在村水口的明代石桥“普济桥”上举行。钟馗手里拿着朝湖变剑,“砍”五鬼头,然后用黑纸卸妆,烧香祭拜,送钟馗回天。雄村端午节跳钟馗,主要形成于明朝。主要表演曲目是《除五鬼》。原来参与者是村里的男人。随着改革开放,村里的男人大多外出打工。后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村里的妇女组成了跳钟馗的队伍,增加了喷火表演。
渔梁村端午节钟馗起源于明朝。在古代,他们主要在肩上玩木偶。后来,他们发展成为钟馗,在村里游泳和玩耍。他们的主要表演曲目也是“除五鬼”,为村民祈祷,确保和平。主要表演形式是五头白毛巾,红、紫、绿、灰、黄五色包肚,手持棍、叉、脚踏软底绣鞋的邪恶小鬼,在锣鼓声中玩耍,绕两圈,摆出姿势,呐喊。然后钟馗的脸是绿色的,嘴里有长胡子,头上有乌纱,脚上有草鞋,篮子垫肚子,簸箕挂股,紫色的长袍,右手有剑或朝官玉板,前面有蝙蝠引路,后面有黄色的伞盖,旁边有酒坛侍者,一步一步走。
[img]53800[/img]
“北派跳钟馗”主要包括五段:钟馗降神、钟馗巡游、钟馗除恶、钟馗祝福、钟馗凯旋。现代跳钟馗是人们在春节前后、端午节前后、夏收前后、秋收前后全年庆祝、祈福、镇宅、驱邪、祈求四季安康、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五谷丰收、盛世六和等群众需要活动和群众节日祈福活动的基本内容。
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没有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整理,随着分田到户,跳钟馗集体节日活动逐渐减少,几乎消失,二〇〇五年底,由西安钟馗文化艺术研究所、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王宽喜先生组织的民间爱好者和研究所专家,根据民间老艺人的口碑,在信息几乎空白的情况下,进行了救援探索、整理和修复。
跳钟馗是什么意思?端午节跳钟馗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