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历史记载始于秦朝,冶陶历史始于汉代。作为中国第一批 24
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陶瓷生产业闻名的城市,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因瓷而兴盛,因瓷而兴盛。千年窑火不断的景德镇,由于其独特的手工制瓷工艺,形成了充满活力的陶瓷创意经济。
事实上,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宋代才被称为景德镇。根据《宋代会议》的记载:“江东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可以看出景德镇的命名与宋代景德年的设置密切相关,景德元年真宗
(1004) 赐昌南镇叫景德镇。此后,流传千古的景德镇名字诞生了。
景德镇东汉时期开始生产瓷器。唐代,景德镇瓷器曾被称为“假玉”。它继续如玉,献给朝廷。它被称为“陶瓷窑”和“霍窑”。它是当时中国陶瓷行业的领导者。五代时,景德镇瓷业规模较大。其主要产品是青瓷和白瓷,已成为南方第一个烧制白瓷的窑。
北宋初期名窑众多,北有磁州窑、钧窑、汝窑,南有哥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景德镇兼揉南北工艺,创造出青白瓷,俗称影青瓷,胎薄质坚,釉质晶莹,声音清脆,透影性强。可以说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青”。由于其风格独特,产量巨大,在国内外销售,吸引了各地的模仿。在《景德镇陶录》中,“它的器具特别光泽茂美,当时在海内行走,所以世界咸称景德镇瓷器”。
[img]53595[/img]
元代景德镇瓷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继承传统技能的基础上,景德镇瓷工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瓷土比例提高,所谓内质如“玉骨冰肌”,外观如“美肤色”。同时,景德镇采用波斯进口钻石蓝材料-苏麻离青材料,生产出著名的青花瓷。
[img]53596[/img]
明朝,景德镇开始建立官方窑,以区分民间窑。在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瓷等品种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成化斗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正如所谓的“明一代,最美的瓷器,不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窑聚集”的全国瓷器产业的中心。
清朝时期,景德镇瓷器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康熙时期的青花、五颜六色、红釉、素三色、雍正乾隆的粉色、斗彩、珐琅和各种颜色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景德镇陶录》中写道,当时的瓷业是“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越古,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而御窑监造,尤其超越了前古。
从明末到清中期,景德镇瓷器的外部输出急剧扩大。景德镇瓷器脱颖而出,走在九个领域,应用于国外,成为世界上流行的宝藏,使景德镇获得了“瓷之都”的称号。从那时起,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为什么景德镇的瓷器风靡全球?不同朝代烧制的瓷器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