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孙甫、蔡襄因撰写李晨妃墓志等事被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英州,后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徐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使(今陕西西安)。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3561[/img]
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到和平第一年(1054)6月,晏殊因病要求回京治疗。病好后,他离开北京工作。仁宗特意留下他,让他给自己讲解释义,让他五天来这里一次,按照宰相的规范对待他。一年后,晏殊病情恶化,仁宗想去看他。知道后,晏殊立即派人给仁宗发信,信中说:“我老了,病得很重,不能做事,不值得陛下担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不久就去世了。仁宗虽然亲自去哀悼,但还是因为卧病时没有来看望他而感到遗憾,两天没有去朝廷。送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授予“元献”头衔,并在碑文第一封篆书上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虽然晏殊多年来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但他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都来自他的门下;韩琦、富璧、欧阳修等都经过他的栽培、推荐,都得到了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是晏殊的女婿,但他没有避开亲戚。晏殊当宰相时,富弼是枢密的副使,后官崇拜宰相。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节俭。他多次当州官,官员和人民都害怕他不耐烦的性格。他善于认识别人,富璧和杨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是宰相兼枢密使,富比是枢密副使。因此,晏殊要求辞去枢密使的职务,皇帝不允许。他已经达到了皇帝的信任和善良的程度。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文字华丽。他能写各种各样的文章,尤其是诗歌。他有悠闲优雅的兴趣和深情的思想。他晚年仍然专心学习,不知疲倦。
[img]53562[/img]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西省福州市临川人。北宋著名作家和政治家。
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14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劝医生,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两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死后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在文坛用词,特别擅长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也工诗善文,原集,已散落。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img]53563[/img]
晏殊在文学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优美,书法兼备,而以词最突出,被称为“宰相词人”。他的话吸收了南唐的“花间派”和冯延思优雅优美的词风,创造了北宋优雅的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的初祖”。
晏殊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晏殊在宋仁宗的信中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