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京,即南京析津府,是辽国的陪都,被称为燕京(今北京西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938年,辽太宗将(今北京西南广安门区)定为“南京幽都府”,1012年更名为“析津府”。名字来源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修复扩建成金中都。
[img]53394[/img]
它的名字来源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修复扩建成为中都。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节使石敬堂以割让幽、蓟、云、朔等16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辽太宗发兵协助。
从那以后,在明朝之前,臣属中原就不到三年了(1123年2月,金太祖以“海上联盟”归还太行山以南的燕京诸州——1125年12月,金太宗第一次攻宋攻下燕山地区),归北宋燕山府管辖。
辽宋之间打了25年的恶仗,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伤亡无数亿元。而幽州,也就是后来的辽南京析津府,是双方竞争的重中之重!自古以来,幽燕之地就是经济发达的农耕区和商人之间的重要纳税场所,汉人视之为“父母之邦”。
进入中原的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一旦把这片丰满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土地,就会紧紧抓住!在金代,海陵王后颜亮甚至把位于黑龙江的皇室祖坟搬到了这里。他的力量令人震惊!评论大辽五京。有人说上京地位最高,中京占地最大。。。说到大辽陪都南京,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富裕”。
[img]53395[/img]
辽南京是宋朝向辽纳贡的交接点
后晋石敬堂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后,辽太宗于元年(938年)将幽州提升为南京,后改为燕京。从那以后,燕京就是辽朝的五京之一,这也是今天北京第一次以陪都的身份跻身帝都之列。
与大辽其他四京相比,南京物资丰富,人口繁荣,市场繁荣,宫殿壮丽。辽朝皇帝每年都有不确定的下落,但在辽朝中后期,南京成为辽朝皇帝来得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首都。
幽州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密集、百艺兴隆的繁荣富贵乡,其富贵之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根脉。1005年,辽国首先主动在涿州、新城、云朔等燕京以南地区设立了疑场。同年,宋朝还在雄州、霸州等地设立了争议。从此,“终(宋)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城不绝。燕京作为辽宋边境的大都市,自然成为管理争议的主要场所。辽宋和平贸易的稳定局面,维持了100多年,燕京地区收入颇丰。
辽宋年年互派使者,使者收购货物,直接贸易,燕京成为使者交易的主要场所。宋朝使者到辽朝,除了带朝廷礼物外,还带着南方的丝绸面料和茶叶到燕京。回到宋朝时,他从这里买了皮毛、药品、东珠等辽国特产。
[img]53396[/img]
燕京是宋朝向辽朝输送贡品的交接点。每年宋赠辽岁币、金丝都要通过燕京输送到辽上京。此外,南方商人也以燕京为贸易枢纽,所以燕京市场上使用的货币几乎都是宋币。据朱瑞熙先生统计,仅从宋真宗景德二年到宋仁宗庆历二年,宋朝就向辽国献出了383万银和763万丝。按照当时最低银价,每两个一贯600文(铜钱)、按每一贯文(铜钱)计算,北宋共向辽国支付1375.8万贯文(铜钱)货物,平均每年支付36.2万贯文(铜钱)货物。南京作为年币转运的重要途径,与双方使者、商人的交易市场,位于枢纽,就像大辽国的“金银库”!
经济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南京有30万人,包括汉、契丹、奚、渤海、女真等民族。为了管理城市居民,城市划分了26个“坊”,每个坊都有围墙和门,门上都有坊名。据《契丹国志》记载,南京城“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集在其中。膏满蔬菜、果实、稻粮等,而桑哲麻麦、羊猪鸡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一派繁华景象!
辽南京的财富不仅惠及大辽皇室,而且南京的地方官员也赚了很多钱。辽南京留守赵延寿为其养父赵德钧下葬,仅墓中就有7万多枚汉唐钱币陪葬!赵延寿在南京留守的任职时间是太宗会同三年(940年)至世宗天禄二年(948年)。仅8年时间,赵氏家族搜索的巨大财富恐怕是天文数字!这也从一个方面展示了南京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辽南京现在在哪里?契丹国志是怎么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