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袁枚不但擅长烹饪,而且擅长烹饪茶叶。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中“品尝世界之茶”,介绍了自己藏水、选茶、藏茶等方面的经验,都是专家之言。袁枚提倡用武火煮茶,一滚就泡,“滚久了水味变了”,停滚再泡也不可取,“叶浮”,难以出味。他认为煮茶要用穿心罐,即使茶杯也不应该盖上,“用盖子盖住。味道又变了。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3062[/img]
袁枚的时代大约是雍正到乾隆年间。七年来,他一直担任江苏溧水、江宁、江浦、沭阳的县长。因为勤于政事,官声很好。不幸的是,袁枚这辈子只当到了县令。65岁以后,袁梅开始喜欢参观山川、浙江屋顶、雁荡、四明、雪窦、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他自然会品尝到世界各地的名茶,并逐一记录下来。他描述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道略浓于龙井”。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颜色和味道和龙井一样,叶子略宽而绿,采摘最少。此外,还对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进行了评论。
袁枚曾写过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齐车载盈万;我来到茶的世界,意颇多....“描述福建人种茶的普遍情况,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茶世界。《湖上杂事诗》:“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布裙红出采茶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描写着身穿红布裙的采茶姑娘,格外醒目。又是《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这里闲久,采茶人散落夕阳西。可见他旅游时,除了欣赏山川的美景外,还不忘关注当地的“茶文化”,可见他对茶的热爱。
袁枚认为,除了收集好茶之外,它还必须保存很长时间。要泡出一壶好茶,除了好的泉水,它也是控制温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对此他还有一个精彩的描述:“要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陵惠泉,人家怎么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能藏之,水新则辣,陈则味甘。品尝世界之茶,生于武夷山顶,冲开白人为第一。入贡不多,民间不多!“他以为要泡好茶,首先要有好水。在这里,他再次称赞武夷山生产的茶是世界第一。旅行时,他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外,也不忘关注当地的“茶文化”。
[img]53063[/img]
乾隆五十一年(1786)袁枚游武夷山,对武夷茶特别感兴趣。他详细生动地描述了从使用的茶壶、茶具到喝茶的步骤、感受和特点。《随园食单·茶酒单》载:“龙井虽清,但味道薄;阳羡虽好,韵逊也不错。有玉有水晶,性格不同。所以武夷享有世界名气,真的不出名,可以打三次,但味道还是没完没了。”
袁枚认为,除了好茶,长期保存还要有收藏的方法。他写道:“要想治好茶,首先要把水藏起来,用水求中惠泉。然而,天泉和雪水可以隐藏,但新的水味道辛辣,而旧的茶味道甘甜。品尝世界上所有的茶,生在武夷山顶,冲走白色的人是第一位的。”在这里,他再次称赞武夷山生产的茶是世界第一。
他提到了收集茶叶的方法:收集方法必须用一个小纸袋,每包四两个放在石灰罐里,十天后换古灰,用纸盖扎住。”至于烹饪方法,他也有一个独特的方法:“用武术火,用心罐滚泡,滚长时间水味变了!”停止滚动,然后再浸泡,叶子就会漂浮起来。喝一泡,掩盖味道又变了。”
袁枚品茶的方式有哪些?《随园食单》·茶酒单是怎么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