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猪害怕肥胖一样,在夏季收集和催肥后,鸭子也是及时上市的季节。此时,有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需要大量的鸭子作为供应,通常被称为鬼节的7月半。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53030[/img]
农历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主要举办法事,施济孤鬼,超越亡灵。
祭品不能以鸡为供品。鸡爪往后挖,会把送给祖先的钱和物都挖出来。年轻一代的心不会传给祖先,所以他们会派鸭子作为祭祀的使者。为什么要派鸭子作为祭祀的使者?去“阴间”渡河,河上只有一座奈何桥。“使者”太多,桥很拥挤,鸭子可以带着祭品游到对岸给祖先。中元节的祭品主要是鸭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这是谐音。“鸭”就是“压”。吃鸭子可以压住这一天“寻找食物”(东莞语言)的鬼魂。祭祀仪式结束后,剩下的鸭子,人们“分散祝福”,留下中元节吃鸭子的习俗。
迷信当然是不可信的。事实上,在广西农村种植水稻之前,每个家庭都会买一些鸭子来饲养;切完水稻后,他们通常把鸭子放在稻田里,让鸭子吃田里的水稻和蚯蚓。在种植晚稻时,农民们开始杀死鸭子来奖励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习惯于在这一天吃鸭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元旦是鸭子的季节,只是用来祭祀。宁明大部分是水乡,养鸭很多。过去,人们从春天开始养鸭,也就是3月和4月。四到五个月后,也就是中国元旦,鸭子长大了。因为古人生活贫困,他们只愿意在节日期间杀鸭子,@ 一到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杀鸭子。久而久之,传统就形成了。
[img]53031[/img]
在潮汕,7月15日是施孤的正日,但施孤的民俗包括整个7月。持续时间长,大部分祭品都是鸡鸭。这个时候鸭子叫不叫关系不大。正如俗话所说,“初中第一天躲不过,十五天躲不过”,反正早就慢了。经过7月份的施孤,鸭子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取得了平衡。这种情况看似巧合,背后恰恰体现了生活的智慧。
据老人说:祭祖时,用的纸钱和衣服要靠鸭子扛过奈何桥,鬼节一定要吃鸭子。久而久之,吃鸭子就成了“鬼节”不可或缺的节目,就像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也有当地人说:7月14日吃鸭子,主要在广西没有鸭子。7月14日,在祭天祭鬼神的大日子里,怎么能没有像样的祭品来祭祖呢?
民间历史专家认为,在广西农村种植水稻之前,每个家庭都会买大约十只鸭子养;切完水稻后,鸭子可以在田里吃水稻和蚯蚓,以降低成本。在种植第二季的水稻时,农民们开始杀死鸭子来奖励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习惯于在这一天吃鸭子。
中元节应该吃什么食物?为什么中元节吃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