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福建浦城,女性为了长寿,必须穿过南浦桥才能过中秋节。在建宁,中秋节之夜,挂灯是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节,孩子拜月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两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这意味着年轻一代不能知道秘密。这种习俗源于月饼中隐藏反元杀敌信息的传说。金门中秋节拜月前先拜天。
广东潮汕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包括男不满月,女不祭灶俗话说。晚上,明月初升,妇女们在院子和阳台上设案祈祷。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摆满了水果和蛋糕作为祭祀。中秋节也有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句俗话:河溪对嘴,芋仔吃。
[img]52806[/img]
八月是芋头的收获季节,农民们习惯用芋头祭拜祖先。当然,这与农业有关,但也有一个广泛的民间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摧毁了南宋,建立了元朝,残酷地统治了汉族。马发守卫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的痛苦,后人拿芋头和芋头胡头谐音,形似人头,以此祭祖,历代相传,至今仍存在。
中秋夜烧塔在某些地方也很受欢迎。塔高1-3米不等,多用碎瓦砌成,大塔也用砖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用瓷砖叠成,顶部留有塔口供燃料使用。中秋之夜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火助威,十分壮观。民间也有赛烧塔的规定。谁把瓦塔烧得红透,谁就赢。如果不如或者在燃烧过程中倒塌,谁就输了。如果赢了,主持人会给彩旗、奖金或奖品。传烧塔也是元末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在中秋起义时以火为号的由来。
中秋节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也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节喜欢吃月饼,必须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桂子香的时候应该是市场,肥而不腻,味道鲜美。酒后一定要吃一小糖芋头,倒桂浆,美不待言。桂浆,自屈原《楚辞·少司命》命名援北方闭兮饮桂浆。桂花,一种糖桂花,中秋节前后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成了桌上的美食。南京人家赏月说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img]52807[/img]
明初,南京有望建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建月楼供人赏月,最多的是玩月桥的人。当明月高悬时,人们一起登上月楼,玩月桥,享受玉兔。玩月桥在秦淮河南的夫子庙里,桥旁是著名妓女马湘兰的家。这天晚上,士子聚集在桥头唱歌,回忆牛渚玩月,给月赋诗,所以叫这座桥玩月桥。
明死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南曲风流已经烟销,剩下的是西风长板桥,却坐在玉人桥上,月亮相对教吹笛子。长板桥,也就是原来的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得到了修复,恢复了明清时期的一些亭台楼阁,疏浚了河流。中秋节期间,你可以一起享受这里的月亮乐趣。
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广东潮汕各地有哪些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