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庙,又称“张桓侯庙”,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它是当地人为纪念汉桓侯张飞而建造的。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历史渊源
重庆张飞寺建于蜀汉末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修复和扩建。它有1700多年的历史。原址位于飞凤山脚下。寺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书画纪念碑。有200多件稀有文物,被称为“巴蜀风景、文藻度假胜地”。张飞寺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
[img]52773[/img]
旅游景观
蜀汉史记
据史料记载,张飞寺建于蜀汉末年,宋、元、明、清扩建后,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于靠近长江,张飞寺几乎完全破坏了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的洪水,现有建筑由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重建。
庙前临江石墙上有四个字,字体雄伟优雅。庙内塑有张飞像,汉唐以来收藏了数百件诗、文碑、书画等文物,多为稀世珍品。被誉为“三绝”(文章、书法、雕刻),被称为“文藻胜地”、“巴渝一胜”。三峡大坝建成后,庙宇将被淹没。届时,将在南岸仿原庙建造一座新的张飞庙。
民间传说
据说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杀后,两人带着首级去了东吴,去了云阳。听说吴蜀讲和,他们把首级抛弃在河里,为一个渔民钓鱼时打捞上岸,埋在飞凤山脚下。世界在这里建庙纪念,所以有张飞说“头在云阳,身在阆中”。张飞大义勇敢,为人民敬仰。多年来,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各地人民纷纷前来举办祭祀民俗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建筑特色
张飞庙充分利用地形,依山临江,景观园林与庙祠建筑融为一体,相互衬托。庙外黄觉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陡岩古木等景点,美不胜收。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亭、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层错落,独具特色。它不仅具有北方建筑的气度,而且具有南方建筑的美丽魅力,还具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幽静等特点。因此,张飞庙被誉为“巴蜀胜境”。
[img]52774[/img]
张飞寺面向江背山,依山取势,由一组别出心裁的古建筑组成,气势磅礴。主要建筑有7座,如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亭、杜鹃亭、德月亭等。前五座建筑是为纪念张飞寺而建的,后两座建筑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住了两年而建的。这是一座罕见的文武寺。
汉唐以来,张飞庙还收藏了600多件石刻、木刻、字画和其他新石器时期以来的1000多件文物。特别是字画碑刻,名家圣手,流派众多,各领风骚,国内外罕见,历史、艺术、科研价值高,如汉张表碑、梁《天临碑》、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等,从南北朝到现代,从黄庭坚、苏轼、颜真卿、岳飞、朱、董其昌、王守仁、郑板桥、刘勇、翁同和到闲僧、乡绅,作者早就有“张祠金石,蜀东甲”的说法。
张飞寺也被称为“文藻度假胜地”。由于张飞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高价值,1980年被指定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是三峡库区重庆唯一一个完全淹没和搬迁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唐代诗人杜甫住在云阳时,写了一首“云有杜鹃”的诗。杜鹃一直是爱和正义的象征。云阳人民更加关注爱和正义。远处的客人邀请云阳,张飞寺向你张开了热情的手臂。
张飞庙建在哪里?张飞庙的建筑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