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世纪,祖先用土圭测日影,决定夏至。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夏至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五月中旬,夏天,假也,极也,万物在这里都是假大而极也。
唐·权德舆论《夏至日作》
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今天一阴生的赫曦景寄言。
欣赏:夏至有三层含义:一是明阳气,二是明阴气,三是明日北行。这首诗是关于这三点的。夏至阳气达到最旺,阳气在这一天强到极致,盛极必衰,阴阳转化,阴气从这一天开始生长,说“夏至阴生”。
[img]52090[/img]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
东日出西雨,道是无晴但有晴。
赏析:既然夏至“一阴生”,阴阳转换,正负离子碰撞,既有人间男女之情,又有自然阴雨晴空。
唐·白居易《思归初为校书郎(节选)》
夏至一阴生,稍晚漏迟。
块然抱愁的人,长夜独先知。
欣赏:夏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诗人想起了长夜独自坐着的孤独。
宋张磊,夏至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鲜。
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看化子,默坐付忘言。
赏析:《礼记·月令》称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古人也称夏至为“日长至”,认为是阴阳竞争的节点,非常重视夏至的养生功。
《夏日诗》三国魏曹丕
夏季饶温和,避暑凉爽。
延宾作名倡比坐在高阁下。
弦乐随风厉,吐羽含征商。
佳肴重叠,珍果在一旁。
纵横陈,博奕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赏析:夏至过后,天气越来越热。有句谚语说“夏至未来不热”。“夏天凉爽”,听音乐缓解烦躁,吃水果去暑热。
[img]52091[/img]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昼羲已云极,宵漏从此长。
不及施政教,所忧变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静,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晏洒烦抱,可以对华杯。
欣赏:在古代,测量时间包括白天的日∞和晚上的沙漏。夏至是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夜晚慢慢变长,说“白天的太阳已经很云了,从那时起,小吃就长了”。农历五月有很多农业活动,说“月农有点忙”。
宋苏辙,《夏至后得雨》
天不穷,旱甚至雨。
麦干春泽匝,禾憔悴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真不继。
我穷,自己穷,得饱天所得。
十五年的夺禄,田颍川鄂。
缺乏耕种力量,分割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
久养无用身,未知天意。
赏析:夏至到小暑期间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句话叫“夏至雨点值千金”。
宋·白玉蟾,《给潘高士二首》
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
在炎热的温度下,母亲既有相感,又有常温。
久而久之,成功升紫云。
赏析:夏至是道教灵宝天尊的诞辰,同时“夏至一阴生”,道教部分功法修炼也选在夏至。
[img]52092[/img]
宋·范成大,夏至二首
李核垂腰祝噎,粽丝系臂扶软。
节物与乡俗竞争,老翁闲伴儿嬉戏。
石鼎声朝夕,纸窗影下寒温。
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赏析:古人有夏至祭祖的习俗,而夏至与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重叠在一起,有的地方重端午节,有的地方重夏至。
宋叶适,《祈雨张王庙》
夏至老秧含寸絮,平田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哭泣,欲将泪点和干泥。
祠山今古同敬,签卦明确指休证。
传言杯三日期,注翻车连晓夜。
龙神波后何可怜,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江以东尽淮,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之前,请给这个雨周无偏。
赏析:如果夏至前后干旱,对农业活动影响很大,古人有干旱求雨的习惯。
《夏日杂兴》(四首选一)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半也可悲。
翻鳞不入龙奇梦,失败何劳燕雀猜。
雨建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孤独无浊酒杯。
赏析:时光流逝,功业在哪里?看看自然风光,得到它的兴趣,也可以消遣,但孤独中缺少一杯浑浊的酒来安慰孤独。
《庚申夏至武威至张掖》清张玉书
武帝成功守边,悲伤天不是居延。
在人家板屋的风声中,思妇寒衣泪流满面。
见月目断燕支愁,茶浮银汉渡经年。
羞于不作征西将,药包书包信一鞭。
欣赏:在夏至诗人的旅途思想中,边境的艰辛和思乡女性寒衣的泪水让她们感到羞愧,因为她们无法平静边境,信马从缰绳中继续她们的旅程。
历史上关于夏至的诗有哪些?这些诗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