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的雕刻艺术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作品主要是为了促进佛教信仰,包括石雕和砖雕。到目前为止,已经保存了几座石窟寺庙、几座石雕和大量的墓葬石雕。雕塑作品的刀法充满活力,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教寺庙中。下面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山西灵丘觉山寺西塔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天宁寺塔、辽宁辽阳白塔、海城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密檐塔中最受欢迎的杰出代表作。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亭具有唐宋优势,雄伟壮丽。
辽朝用契丹文字雕刻的石刻。契丹文石刻用契丹大字和小字雕刻,一般分为纪功碑、庙记、哀册文、墓志铭、题记等。
契丹大字石刻如《辽太祖纪功碑》(残)、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耶律延宁墓志》、萧孝忠墓志铭、《故太师铭石记》、《北大王墓志》等。其中,《北大王墓志》(也被称为《耶律万辛墓志》)是契丹大字石刻中字体最整洁的一个。它讲述了耶律万辛的故事。这座墓志用辽代契丹大字和汉字雕刻。由于刻字工整,字数多,有利于契丹大字的解读。
[img]51807[/img]
据《辽史》记载,辽景宗石像已放置在南京延芳淀、东京道乾州、上京五鸾殿等地。辽代石雕自20世纪初以来相继发现,包括上京观音菩萨雕像、中京辽太祖雕像、辽景宗坐像、兴中府天庆寺玉观音雕像和西京遗留的一些石雕雕像。玉观音像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体型高大,雕刻精美。自上承北齐以来,佛教造像风格具有辽代独特的艺术特色。
大同市西郊佛字湾观音堂保存了一组辽代石像,其中观音菩萨立像端庄,雕刻美观,是辽代高大完美的石像之一。两侧的威胁服务员和前八尊明朝王像,看起来生动,姿势不同,其中一件契丹服装,更罕见。大同市拒绝墙堡西南辽南寺遗址仍有释迦牟尼佛坐像和文殊、普贤、弟子、侍女、狮子、大象等石像。
@ 辽代墓葬石刻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石棺、墓志、墓壁石刻、部分画像砖、墓前神道碑、石人、石兽等。
墓中出土的石雕像包括辽宁法库萧袍鲁墓的男性头像、朝阳孙家湾辽墓的男女侍俑、石伏听等。男头戴冠巾,方颐高鼻,颧骨隆起,眉毛大眼睛,嘴巴微微张开,看起来自然,像微笑,富有写实色彩,形象栩栩如生,作为墓主萧袍鲁的头像。墓室内的石雕主要以主人的车马旅行、狩猎、宴会、歌舞、民间故事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主题,以浮雕、半圆形雕刻、地平线、阴阳线雕刻等技术创作。
[img]51808[/img]
墓壁雕刻以故事画和宴会图为主,有的雕刻家畜和野兽。这种石墓在辽东京道所属的辽阳、鞍山、锦西等地发现较多。
辽代宫廷雕刻艺术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15个辽朝帝后哀书为代表。其中,辽圣宗哀册最为精美,“四神刻在册盖四斜面中间,围绕云纹、卷草纹、宝相纹、牡丹图案。线条繁华、丰富、规范,雕刻精美,柔韧中充满活力”。圣宗两位皇后、兴宗皇后、道宗及其皇后的哀册篆刻上刻有双龙纹,构图多样,形象生动,雕刻精美,都是优秀的作品。
@ 辽朝还有大量的石经建筑和石浮图。除了刻佛经、咒语或佛菩萨雕像外,石经建筑还刻有佛传故事。这种以修功德、消灾、报恩祈福、立传著称的经典建筑数量众多,造型风格独特,雕刻技艺精湛。它的石刻特别精美,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生动,各具特色,明显体现了外来雕刻艺术的影响。
辽代石雕艺术在继承契丹人固有文化和中原雕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文化。“三者融合消化,可以突破宗教艺术的牢笼,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艺术成品,充满现实生活气息。”。
[img]51809[/img]
除了石雕,辽朝还有砖雕和泥塑作品。辽宁朝阳北塔有砖雕力士、侍者、狮子、老虎、莲花等图案和密宗五方如来坐佛,有五象、双马、五孔雀、五金翅鸟(迦楼罗)生物座,佛两侧有菩萨、飞天、宝盖、八灵塔、塔名,雕刻生动,技艺精湛,是辽塔砖雕艺术的杰作。
辽代观音菩萨矗立在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亭,是中国最大的泥塑像之一。它高16米,站在须弥座上,微笑着,头上有10个小头像,也被称为“十一面观音像”。就像另外两个小菩萨一样。
31尊辽代泥塑菩萨雕像完全保存在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佛坛上,有的盘膝坐着,有的站着,或合掌,或扬手,姿势各异。其中,合掌威胁菩萨,姿势丰富,衣服光滑自然,是辽塑的精品。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辽代建造的大雄殿内有七尊佛像,包括迦叶、拘留孙、遗弃尸体、毗婆尸体、毗舍浮、拘留含牟尼、释迦牟尼等,高大庄重,表情善良。每尊佛像两侧都有一尊塑料菩萨,要么仰面,要么俯视,要么斜视,要么平视,姿势各异,栩栩如生。
辽代雕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雕刻的代表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