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由太祖朱元璋建立,共存在276年,共有16位皇帝。在古代,皇帝死后才有陵墓,而普通大臣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通常被称为墓葬。普通人是坟墓,几乎是土堆。所以既然皇帝死了就会埋在帝陵里,那么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我们现在只叫“明十三陵”呢?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原因并不难。首先,朱元璋建立明朝时,首都选择了南京,最后朱元璋死于南京。当他活着的时候,他已经在南京的紫金山上修建了陵墓。虽然朱元璋想搬到首都,但他从未完成过这件事。明朝第一个皇陵明孝陵留在南京。
据说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孙权的陵墓也埋在紫金山上。最后,老朱开玩笑说,让孙权为他守陵。后来,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成为皇帝,于是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在北京定居。因此,明朝十三陵自然没有朱元璋的孝陵。
[img]50684[/img]
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文成为了皇帝。不幸的是,朱允文成为皇帝后不久,他的叔叔朱迪开始造反,喊着“清君侧”的名字,于是他开始攻打南京。最后,朱迪攻打了南京,但朱允文奇怪地失踪了,再也没有出现在后来的历史上。朱云文只当了四年皇帝。他没有时间建造自己的陵墓。此外,朱迪建造南京后,自然不可能为他修建陵墓。一方面,他根本找不到朱云文的尸体。我不知道人们是死是活。他们如何建造陵墓?另一方面,他们的敌对关系也注定朱迪不能为他建陵墓。
[img]50685[/img]
在位四年的皇帝朱云文没有陵墓。十六帝减去了朱元璋和朱云文,所以还有一个皇帝。他是景泰皇帝朱祁钰。他当了皇帝,但没有陵墓。原来,他以前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帝,但朱祁镇听了太监王震的话。最后,他带领明朝50万军队进攻瓦拉。朱祁镇和王震根本不知道如何战斗。他们甚至匆忙上路,没有做物流供应。此外,虽然他们出去御驾亲征,但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人知道如何战斗。
[img]50686[/img]
最后,在土木堡,明军遇到敌人,全军覆没,朱祁镇被活捉。因此,明朝内部商议决定由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当皇帝,继续带领明朝度过难关,然后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朱祁镇后来被敌人放了回来,但回到皇宫后却被朱祁钰软禁,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之前注定是对立的。结果朱祁钰因病死亡时间不长,朱祁镇再次成为皇帝。
朱祁镇讨厌朱祁钰一开始这样对待他,所以最终取消了他的帝陵资格,最后只埋葬了王子的礼仪。在位八年的朱祁钰没有自己的帝陵。所以明朝有16位皇帝,但最后只有13个陵墓。
明朝明朝传了16位皇帝。为什么帝陵在后世被称为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