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既然八股文有很大的弊端,为什么清朝的科举还是八股取士?

中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到清末持续了1000多年。其中,明清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一种叫做“八股文”的风格。那么,什么是八股文呢?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9338[/img]

所谓八股文,简单来说就是把文章分成八个部分。文章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对文章的格式、语气和内容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八股文要求考生模仿古语“代圣人说话”,考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禁锢了读者的思想,这是八股文最重要的弊端。

历史上对八股文有很多负面评价。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对八股文进行过这样的评价:“八股之害等于烧书,而人才的毁灭比咸阳郊区还要糟糕,但也有460多人被骗了。这是八股文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的直接等号。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许多篇章中也讽刺了八股文的不合时宜。@ 清代著名学者钱泳和李慈铭也对八股文发表了非常负面的评论。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对八篇文章发表不好评论的人本身就是八篇文章的受害者。他们中的许多人知识渊博,文章写得很好。但它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出名。由于多次考试失败,他们在诗歌作品中责骂科举制度、考官和八篇文章。这就像今天很多人在买股票时赔钱一样。责骂中国证监会是事实。

[img]49339[/img]

当然,八股文确实有很大的缺点,这不仅是读者所知道的,也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八股文的存废之争从未停止过。但最终,清朝的统治阶层决定坚持八股文科举考试。原因是什么?

原来,虽然八股文很死板,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是选拔人才的好方法。

@ 八股文考试的内容来自四书五经。这些书在当时很受欢迎,价格也是公众可以接受的。这样,京城的学生和千里之外的边疆学生都有统一的教材。每个人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让贫困学生有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否则,如果考试内容多种多样,在当时书籍不流行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富人可以买很多书供孩子学习,而穷人不仅买不起书,而且在很多地方甚至买不到书。这相当于关闭了贫困学生登上梯子的机会。

@ 八篇文章有一个固定的格式,这样评分考官也可以相对公平和公正地评分试卷。只要考生的八篇文章在各个方面都符合规范,考官就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被淘汰。这也相对减少了调查欺诈的情况。

[img]49340[/img]

@ 虽然八股文的内容很空洞,但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能写好八股文的人,在写其他文章的时候,往往是信手来。《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可以说深恶痛绝八股文,但他也肯定了八股文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他曾在文章中写道:“如果八股文章做得好,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如果你想写诗,你可以写诗,如果你想赋予它们,它们都是鞭子、痕迹和耳光。如果八股文章不讲究,你可以做任何事。它们都是野狐禅和邪恶恶魔。”

有人说八股文学的内容空洞无用。但事实上,明清统治者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并不打算让学生学习经世致用的科目。八股文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中选择最愿意努力的人。至于具体的工作能力,考试后慢慢培养也来不及了。只要学生愿意努力工作,能吃苦,就不用担心学不到具体的工作和业务。在这一点上,八股文考试实际上与我们今天的高考非常相似。虽然我们今天学到了很多知识,但绝大多数知识永远不会被使用。高考就是选择最努力的学生,而不是最聪明的学生。

所以,即使现代人能穿越明清时期,谁能想出比八股文更适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科举制度呢?


既然八股文有很大的弊端,为什么清朝的科举还是八股取士?既然八股文有很大的弊端,为什么清朝的科举还是八股取士?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