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有少数君主被称为“武术”,他们都是非凡的英雄和武术,如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刘裕、清太祖武帝努尔哈赤等。而嬴荡单一的“武”字,足以看出其地位。史书上关于嬴荡举鼎,被鼎摔断腿骨,流血过多而死的记载,是碎片化的。有很多史书记载了这件事,但记载并不完整。那秦武王嬴荡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记载这件事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9039[/img]
让我们先清理一下历史书中嬴荡事件的记载。
《史记》记载:“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这里讲的是嬴荡和他的大力士孟说的比赛,不过,这个记录并没有说明秦武王在哪里举鼎?当然,虽然没有说在哪里举鼎,但根据历史记载,这个“龙文赤鼎”应该是九鼎之一。而这九鼎,传说是大禹造的,放在周王室洛邑。此外,《史记》还在另一个地方记载:“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这里说,嬴荡死在周王畿之地。
就这样,我们似乎明白了,嬴荡显然是去了周王室的王畿之地,举起那里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鼎掉了下来,砸在腿骨上。
那秦武王到周王室干什么?
《史记》记载:“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非敬。”
虽然这段话很短,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
[img]49040[/img]
自秦孝公实施商鞅改革以来,秦国的国力开始增强。后来,当秦惠王在位时,他攻击蜀国,获得了蜀国广袤的土地。蜀国的成都平原使秦国获得了丰富的材料。有了这么多丰富的材料,秦国有资本挑战东方六国。
起初,秦国还与东方六国竞争。苏秦鼓励东方六国合纵,而张毅则试图分化东方六国联盟,与他们连横。
然而,秦武王上台后,他有了吞并东方六国的想法。如果你想吞并东方六国,你必须首先攻击韩国,获得韩国宜阳。这是函谷关的跳板。只有当你得到这个地方,你才能有根据地进入东方六国。否则,孟明视将重蹈覆辙。
当时秦武王的两位宰相甘茂和楚里子对此事有不同的看法,楚里子反对打宜阳,甘茂则支持打宜阳。最后,雄心勃勃的嬴荡听取了甘茂的建议,派甘茂攻打宜阳。但甘茂打得并不顺利,打了五个月还没有攻下。于是诸子等人又提出了反对意见。幸运的是,甘茂事先与秦武王达成了“息壤之盟”协议,秦武王也不容易反对。于是甘茂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拿出来,分散给士兵们,让他们再努力一次。与此同时,与魏国共同攻打韩国,最终取得成功,赢得宜阳。
在这种情况下,秦武王派了一支数百辆车队到周王室。周王室非常尊敬他。
[img]49041[/img]
当然,《史记》其实并没有具体说明李子在做什么,也没有说秦武王什么时候去了周王室。幸运的是,《战国政策》补充道:“秦兴师临周求九鼎。”也就是说,秦武王带着军队去了周王室,想把周王室的九鼎搬到秦国。
事实上,“求九鼎”并不是秦武王第一次这么做。诸侯争霸时,楚庄王曾到周王室询问九鼎的情况,询问九鼎的大小和高度。他的目的是把九鼎搬回去。为此,还有一个成语叫“赢得中原”。幸运的是,当时有人对楚庄王说:“美德不在鼎。”我希望楚庄王能在美德上磨砺自己。
由此可见,打九鼎的想法,也就是打“中原之主”的想法。楚庄王没有成功,秦武王当然不会成功
事实上,《史记》并没有说秦武王向周王要九鼎,但通过不断的细节,它暗示秦武王想觊觎周王室的九鼎。《史记》的写作显然有些闪烁。他对秦武王杀死自己的描述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
[img]49042[/img]
在司马迁的价值观中,诸侯们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不应该觊觎周王室的王位。秦武王不自量力量,希望通过武力获得“中原之主”的资格。最后,他肯定会受到惩罚。秦武王不仅“赢”了,他还戏弄了鼎(与自己的大力士比赛),炫耀自己的武力。当然,他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是“自作恶,不能活”!
这应该是《史记》等史书记载秦武王被鼎砸死的根本目的。
秦武王嬴荡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这件事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