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称严嵩“没有他的才华,只有意媚上,窃权无利”。这个结论总结了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一方面,严嵩不是一心一意,他冒犯了嘉靖;另一方面,他对政治事务有很多讨论,尤其是正德时期的政治批评。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7459[/img]
嘉靖是一个很难伺候的皇帝。他天生怀疑、多疑、嗜杀。不仅如此,他对别人漠不关心,对妻子、孩子、仆人、仆人都无情无义,以至于宫里一群弱女子受不了他的残忍,想把他勒死。这是嘉靖21年(1542年)10月发生的“宫仆变化”。严嵩担任首辅15年,和一个脾气暴躁、嗜杀的皇帝相处这么久也不容易。
严嵩一直被嘲讽为“青词宰相”,说嘉靖皇帝崇拜道教,热衷于玄修和炼制丹药。在那些神秘的仪式中,经常需要一些焚化祭天的绿词。青词是一种赋体文章,需要华丽的文笔,而严嵩正好深知这一点,颇受皇帝喜爱。人们认为严嵩是为了拍皇帝的马屁,才能一步步高升。然而,当时力赞玄修和献青词几乎是所有阁臣的重要事情。严嵩不一定比其他阁臣更讨人喜欢,但他的文采更好。严嵩并不热衷于奉承,相反,他也很正直。
[img]47460[/img]
严嵩在正德十一年(1516年)也朝复官。复官之初,严嵩多次批评朝政,他多次提到“正德间,天下所苦不如逆竖妖僧”。对武宗的许多其它做法,他也持批评态度,比如反对运楠木北上。也许是为官刚正,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即位几个月后,严嵩才升为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到嘉靖四年(1525年),又升为国子监祭酒,从南京返回北京。到目前为止,嘉靖并没有特别注意他,也没有迹象表明他有不清白的行为。
进入北京后,严嵩开始在官方生活中发生明显变化。他非常重视利润。他经常说“如果你不把钱留在家里,你就不会成功学习”。有些人批评他,当你祭祀葡萄酒时,你是无辜的。
[img]47461[/img]
尽管如此,严嵩也不是一味的奉承,对嘉靖的不正确做法也会有争议。比如“宫丫变”后,嘉靖避开西苑,住在西苑永寿宫发生火灾,嘉靖想重建宫殿。严嵩认为嘉靖久不上朝,建设又要花很多钱,会引起民怨,所以不同意重建宫殿。另一位阁臣徐阶尽力主张重建。对此,时人支持严嵩,认为徐阶太阿谀奉承了。由此可见,严嵩也有刚性的一面。嘉靖应该知道这一层。所以嘉靖对严嵩也有很多赞美,比如严嵩“忠勤敏达”的银印,藏书楼叫“琼翰流辉”,奉玄之堂叫“延恩堂”,字幅叫“忠毕”。即使嘉靖命令他辞职,他在命令中还是说“嵩小心忠诚”,并允许他乘驿车回家,每年还给他百石禄米。(《世庙识余录》有载)能得到嘉靖这样一位善良的皇帝的优待,不仅仅是拍马屁就能得到。而严嵩卸任在家时,生活并不比其他首辅优越。
嘉靖是一位极难服侍的皇帝,严嵩在奉承的同时又是如何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