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曾经控制着中原,后来长期偏安于江南:东晋和南宋,也是中国南方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两个古代王朝。但奇怪的是,它也偏安于江南。晋朝是“东晋”,而不是“南宋”。发生了什么事?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47318[/img]
据史料记载,在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将偏安江南的晋朝称为“东晋”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用法,从来没有人用过“南晋”这个名字。东晋之所以不成为“南晋”,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地域划分的演变。
秦朝以来,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的发展趋势。南北朝以前,江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中国政治经济的大规模区域划分主要是东西划分,而不是南北划分,如秦国和关东六国。
受政治经济广泛划分为东西的影响,江苏、浙江、福建等南方省份当时统称为“江东”或“江左”。以“江东”地区为主导核心地区的朝代政权也是“东”,如三国时期的东吴。
[img]47319[/img]
五胡进入中原后,南迁司马的晋朝继续以东吴建立的建业(建康,今江苏省南京)为首都,以“江东”为核心地区。南迁司马的晋朝也按照以往的做法被称为“东晋”。
东晋简介
东晋(317-420年)是西晋宗室司马瑞南迁后建立的政权,建都洛阳西晋复亡,史称东晋,@ 在历史书中,东汉被称为中汉,东晋被称为中晋,意思是晋室中兴;东晋大部分统治地区位于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表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个历史时期也叫东晋十六国。东晋时期,内部也分裂了。东晋与前孙吴、后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终篡夺晋朝的刘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外,其余的都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祖提本来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瑞绑架,沮丧地结束了。桓温的北伐被慕容垂击败。
[img]47320[/img]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傅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立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飞水之战中大获全胜。傅坚独自逃回北方,南北分立的趋势从此形成。后来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来为将军刘裕平,恭敬皇帝,但大权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
同样偏安江南,为什么东晋不像[南宋]那样被称为[南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