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总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朝的灭亡与崇祯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明末处于小冰河世纪。恶劣的环境导致粮食不能满足社会底层人民的需要,最终导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清军进入海关。今天,让我们来探索为什么玉米和红薯在传入中国后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喜爱?
玉米和红薯在明代传入中国。明代农学家徐光在他的《农业政治全书》中详细记载了红薯的原因,而玉米比红薯更早传入中国。据明代县志记载,玉米于1531年传入广西。当时,高产粮食并不多。江南主要生产水稻,但北方气候干燥。没有适合种植的作物。
[img]47055[/img]
直到红薯被福建商人陈振龙从吕宋岛带到福建,献给福建巡抚。种植后发现产量很高,亩产能达到几千斤,足以养家糊口,玉米在产量上也不逊色于红薯。在古代,人们主要以谷物为主食,即大米、小米、小米、小麦和树木。然而,这些作物对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他们遇到一点干旱或洪水,这意味着人们将面临没收颗粒的现实。即使在风雨顺利的时候,人们也会纳税,剩下的食物也只够生活。
[img]47056[/img]
但是玉米和红薯是不同的。它们的名字和农村孩子的名字一样。名字越差,越容易养活。像红薯和玉米这样耐寒耐旱的作物,人们只需要在合适的季节把它们种在地里,不需要像水稻一样浇很多水。
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后,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然而,红薯和玉米在全国普及后,清初的人口从不到1亿迅速增加到1.5亿。当时的皇帝看到这种情况无疑是高兴的,清朝最终以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政治清明达到了3亿人的恐怖值。
玉米和红薯进入中国后,为什么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