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章之治的原因和表现,明章之治对东汉的意义?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明章之治简介
明章之治是指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大治这一幕,将东汉推向了鼎盛时期,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做法,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明帝、章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历史上被称为“明章之治”。
[img]46957[/img]
明章治理的原因和表现
一、明章治政治改革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死亡,刘庄继位为汉明帝。
汉明帝登基后,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期间巩固东汉统治的各项政策。
对于外戚、大臣甚至宗王来说,控制是极其严格的。一旦他们犯法,从严治罪,他们永远不会因为他们的官职高和亲密地位而放宽贷款。因此,大臣们震惊了,朝廷肃然起敬。
汉明帝也注重整顿官治,严格调查和废除地方官员。从精心选举官员开始,整顿官员治理。永平九年(66年)和“使司隶校尉和部刺历史上的墨丝长官视为三岁以上的特殊官员,并与他们一起工作;尤其是不政治家也听说过。”规定每年对地方官员进行一次。在选拔和雇佣官员方面,汉明帝严格禁止当局的请求。
在汉明帝统治期间,他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兵役,减轻刑罚;命令官员劝说农桑控制病虫害;并给予或赋予公田的贫民。@ 汉明帝大力修复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项目是治理黄河。自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受益匪浅,“兖州、河南人民抱怨”。
明帝甚至命令著名水利专家王静和王吴率领数十万人治水。自兴阳东至海口1000多英里以来,一扇水门建在10英里以内,使更多的桐迁移,没有复发和泄漏的危险,从而保证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汉明帝提倡节俭,宫廷生活不奢侈,一段时间,上升和下降。
@ 当时民安其业,户籍繁殖。光武帝末年,全国户籍人口2100多万,到汉明帝统治后期,不到20年就激增到3400多万。
永平十八年(75年)8月初六,汉明帝去世,刘洋为汉章帝。他19岁,建于第一年(76年)。兖州、豫州、徐州发生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饥民遍野。一方面,汉章帝动员国库粮食紧急救援饥饿中的人民,另一方面,他听从大臣们的建议,赦免世界,缓刑。
汉章帝在位期间,行政宽厚,除了以往一人犯谋逆等罪外,亲属都参与其中的禁令。罪犯被判减刑并迁往边境地区。除残酷刑罚外,还有50多条禁止酷刑的规定。
禁止盐、铁、私人烹饪和私人铸造。注重选拔官员,以廉洁能干的官员为政治清明节的保障。打击强大地主合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人口增殖,减少兵役税。
[img]46958[/img]
二、明章治文化发展
汉明帝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和大臣子弟读经。又在南宫设太学,聘请高明经师传道授业。五经中,汉明帝又独特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门羽林的守卫士兵背诵孝经。汉明帝也非常重视礼仪制度。他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并按等级建立了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随着佛教的传入,汉明帝派使者到天竺求书、沙门,并在洛阳(当时称为罗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img]46959[/img]
汉章帝成立八年(83年),选拔高才生学习《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于经学家分歧较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五经同异,并命令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这本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预言纬度的学习,形成了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这是继董仲舒之后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历法,开始使用李梵等的《四分历》。
明章之治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明章之治对东汉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