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上吊后,明朝的政权并没有完全消亡。许多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逃往南方,福王朱由松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然而,南明只持续了39年,就被清军摧毁了。为什么南明不能像南宋那样持续一百年?许多人认为南明的处境与南宋相似,但事实并非如此。南明政权内部问题非常严重,清军当时也有很强的战斗力,根本没有给南明扎根的机会,所以很快就被淘汰了。
南明的情况与东晋和南宋相似。它们都是华夏民族被当时的外星人入侵,北方地区沦陷并前往江南建立的延续政权。那么,为什么东晋和南宋可以持续100多年,而南明却无法承受呢?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44856[/img]
原因一:南明帝位之争不断,没有建立更有效的中央政权。
自北京失陷和崇祯皇帝上吊以来,南京虽然有完整的官僚配置,但并没有迅速建立得到广泛认可的政权。虽然崇祯皇帝殉国,但他们的下落尚不清楚。在发现王子的下落之前,南明政权的合法性将受到质疑,不会得到广泛的支持。随后,“崇祯王子案”也出现在南京和北京,使福王政权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福王政权毁灭后,南明更是为政。浙江抗清义军和明朝官绅拥有鲁王朱以海监国,福建郑芝龙拥有唐王朱玉键,在福州登基称帝。没有人接受这两个政权(鲁王和唐王分别是朱元璋的第十子系和第二十三子系)。随后,又出现了“唐桂之争”,双方甚至为了皇位而士兵相遇(桂王是万历皇帝的第七子系,桂王朱由锤应该依法继承皇位,但福建的郑氏拥有唐王系称帝)。就连广西靖江王朱亨嘉也想加上黄袍(靖江王系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之后,根本没有继统资格)。
另一方面,在东晋和南宋,晋元帝司马瑞和宋高宗赵构的地位相对稳定,没有受到强烈的挑战。即使在宋高宗时期,苗刘兵变也被迫将王位禅转让给三岁的王子赵元(赵构的独生子)。因此,晋元帝司马瑞和宋高宗赵构作为中国政权的延续,不仅得到了江南地区的广泛认可,也是北方汉人心中唯一的正统地位。
原因二:明朝的党争促进了南明政权的分裂。
[img]44857[/img]
南明最关键的时期是定都在南京的福王政权,南京的江南地区是东林党的势力中心。然而,东林党和福王系却素有仇恨。明朝万历时期,有一场“国本(王子)之争”。万历帝非常爱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迅(福王),想废长立幼,立朱常迅为王子,遭到东林党的强烈反对,最终失败。崇祯皇帝殉国,王子下落不明后,无论是继位法理还是客观条件(当时朱由松逃到淮安,是离南京最近的近亲藩王),都应该立福王朱由松(朱常勋之子)。
然而,东林党却主张“立贤”,想拥立鹿王朱常(万历帝的侄子)为帝。表面上是为了江山社乡,实际上完全是东林党的自私。明朝对藩王的限制极其严格,藩王“贤与不贤”难以断论。而古代皇位继承制度要坚持“立长不立贤”,就是要有效避免皇位争夺。而东林党此时主张“立贤”,就是为早已混乱的国家再次添乱。从后来朱常的表现来看,并不比朱由松贤能。
东林党不愿意让朱由松成为继承人,是东林党大臣心中的一个障碍。东林党在万历时期赢得了国家之争,其对手是郑贵妃——朱常勋,现在有了朱常勋的继承皇位。一方面,这相当于东林党最初的努力是徒劳的。另一方面,东林党也害怕朱由松的政治报复。
结果,却为马士英提供了机会,成为福王政权的定策元勋。虽然东林党人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但背后却是坏事,甚至希望福王政权崩溃。当南京发生王子案时,东林党人坚信南京的王子是真正的王子,其目的是否认福王政权的合法性(事实上,北京的王子是真的,但多尔根以假王子处死;南京的王子是假的,但被东林党人确认为真的)。
东晋和南宋可以延续100多年的国家,但为什么南明不能携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