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牌是古代官员每天佩戴的身份符信,相当于今天的通行证。因为挂在腰上,所以叫腰牌。金衣卫的腰牌不仅是身份证明,也是进出宫城等核心区域必备的符信证明。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44584[/img]
明代腰牌的造型就像一面直径约8.7厘米的圆形铜镜,上面铸有云纹,中间穿孔,方便系绳挂在腰上随时检查。腰牌正面有“校尉”和“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城四门不用”18字楷书阳文,背面光素无纹。600多年前,在南京,这些皇帝掌握了杀伐大权的侍卫亲军,拿着这个牌子,就能畅行无阻地进出明故宫四门。根据明朝不同的官职,令臣属佩戴金、银、铜制成的牌符,除了标明身份外,还作为行使权力的信物。
标有腰牌身份的“校尉”与锦衣卫有什么关系?专家表示,校尉最初是明朝皇帝的胡从卫士,属于守护皇室的“御林军”。明初,他隶属于拱卫部(后来更名为“亲军都尉府”),负责卤法仪式、传达皇帝指示、传唤官员等事务。洪武十五年来,朱元璋裁掉了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改锦衣卫”,掌侍卫、逮捕、刑狱,由将军(原名“天武”)、由校尉和力士组成。与历代守卫皇家的御林军不同,明代锦衣卫具有“逮捕刑狱”的功能,具有皇家守卫和皇帝私人“秘密警察”的双重身份。
不同身份的金衣卫腰牌不一样。最低级别的力士和队长使用木牌,前面是金衣亲军拱卫司,后面是他们的团队,不知名。小旗、总旗、试百户、百户使用铜牌,造型略有不同,也不为人知。副千户、千户、镇抚使用银牌,很有名。象牙牌用于指挥、同知和指挥。
[img]44585[/img]
腰牌不仅是锦衣卫的身份证明,也是进出宫城等核心区域必不可少的信用证明。对其配送数量和接收使用有严格规定。一旦腰牌丢失或损坏,就会被杀。
飞鱼服不常穿,绣春刀也不常带,但有一件事必须随身携带,那就是证明自己身份的腰牌。对于每天生活颤抖的大明文武官员来说,锦衣卫的腰牌是催命符。看到锦衣卫的腰牌,就等于收到了阎罗王的请柬,晚上不用吃阳光餐。有时候锦衣卫的腰牌也不好用,不但不能催别人的命,反而会催自己的命,比如锦衣卫的指挥使马顺。
土木堡变更后,以朱祁镇弟弟Xi王朱祁钰为首的留守大臣们在法庭上哭了起来。金衣卫指挥使马顺不知时事地赶出去。结果他被愤怒的大臣拳打脚踢,头发上嘴咬,当众被打死。他的金衣卫指挥使他的腰牌在他拿出来之前就去见了阎王爷。
景泰两年前,尚宝司追查了马顺的牙牌下落。马顺的儿子说他父亲被王红打死了,所以他应该向王红要。六个科目在事件中和十三个皇家历史上联合演奏了王红对国家宪法的理解。如果他找到了牙牌,他怎么敢隐藏呢。最后,景泰皇帝命令“官员、军民和其他曾经捡到马顺牙牌的人,无论损坏,都被允许送官”,但最终没有找到。
明代腰牌的形状是什么?腰牌对锦衣卫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