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美(947-984年),本名赵匡美,字文化,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宣祖赵弘殷之子,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四弟,母亲是赵宪太后杜氏。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起家嘉州防御使,转兴元尹、同平章事,迁侍中京兆尹。宋太宗即位,迁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从征北汉,迁检校太师,进封魏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迁往西京留守,出贬洛阳,交接兵部尚书卢多逊。得罪宰相赵普,诬陷阴谋不当,降为涪陵县公,安置在房州。
雍熙元年(984年),病逝,追封涪王,追悼。
[img]44136[/img]
人物生平
宋太祖派潘美、曹斌等将军攻打南唐,派廷美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出师劳军,廷美于农历正月初二抵达汴口,与李煜见面,两人谈诗论道,极具投机性。宋太祖赵匡胤去世,遵循皇太后杜氏(即杜宪太后)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前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根据“金匮之盟”的约定,宋太宗应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但赵匡义登基后,隐藏了“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傲慢,多次遭到三兄宋太宗的斥责。此时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便对赵匡义十分不满,于是暗中策划,阴谋早日篡夺王位。
据说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赵廷美被宋太宗赵光义(时名赵炯)欺骗,用牵机药毒杀死后主李煜。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计划篡夺王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随后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念手足之情,多次立功,仍让他留在西京(今洛阳)。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暂时全部迁往西京。
在被降职为西京留守后,他仍然经常与军事部门的尚书卢多逊勾结。两人勾结曝光后,魏王赵廷梅被辞去西京留守,削减所有官职,只保留魏王的空名,闲居在家;赵廷梅闲居在西京,后来降魏王为涪陵县公。
[img]44137[/img]
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赵廷美全家迁至房州,迁居后不久,忧愤成病,吐血而终,年仅38岁。
史籍记载
《宋史·列传第三·宗室一·魏王廷美传》
赵廷美墓
《宋史》记载:“改葬汝州梁县之新丰乡”。最新考古发现:汝州市陵头镇陵头村,是宋魏王赵廷美陵墓的所在地。据《汝州直隶全志》记载:“脾山下有宋魏王墓,位于州西北20英里。这个墓是宋太祖赵匡胤三弟赵廷美的墓。数据显示,秦王陵在脾山北坡向西北延伸。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三弟赵廷美和他的10个儿子和30多个孙子被埋葬在整个陵园里。
人物影响
宋太祖去世后,烛影斧声疑案流传。《包公案》(《后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改为秦王,因不满哥哥太宗不遵祖制,想谋反被废。然而,宋太宗仍然把他的儿子赵爵封为王,称他为襄阳王。后来襄阳王叛乱,被包拯消灭。
赵匡义登基后,为何没有按[金匮之盟]传给弟弟赵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