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生都经历过传奇。平三藩、除鳌拜、收复台湾省,可以说是几十部章回小说。斗争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血腥。大概是康熙南巡的故事。虽然皇室的体面舒适肯定是沿岸人民的血汗换来的,但在康乾盛世,皇帝六次南巡也是他们眼中国运昌隆的象征。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43948[/img]
清圣祖仁皇帝玄烨的第一次南巡始于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过扬州,二十六日御舟抵达浒墅关,准备到江宁府。江面突然刮起一阵风,顺流而下,能迅速到达京口。于是御舟一行登程而去,第二天早上金山,晚上扬帆过丹阳、常州、无锡等地,都没有停泊,一天晚上行驶了360多里。事实上,御舟内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一夜之间的实施肯定并不重要,毕竟御舟的铺设一应俱全。
当时唐斌是巡抚,施政节俭,不浮华。御舟已经进入江宁府,县长还坐在法庭上。皇帝骑马,从长门进来。学者们听到这个消息,夹道迎接他们。他们都想看看天空,堵住道路。
康熙还是亲民的,现在命令慢慢走,还让士人不要跪下平身免礼。一路走到百姓家,走访民间疾苦,一脸慈祥,仿佛每个人都是父子亲人。官员们在桥南接车,一行要先到瑞光寺祈福。巡抚汤斌在前导路,康熙皇帝等人又从盘门登上城楼,俯瞰江南的烟云风光,赞叹不已。参观周围,一行人从齐门下城楼到拙政园,最后驻扎在江宁织造府。
说到这个江宁编织大厦,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曹雪芹。他的曾祖父、祖父和叔叔曾经是世袭的江宁编织。这个官方职位最初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官员,负责江南的许多财富。《红楼梦》提到了几个故事,暗示“我想我的祖父模仿顺南巡”。
五年后,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路线也不算太差,二月初三,御舟又到达了浒墅关,苏州的许多大臣官员,如汪琏、归允肃等人都来接车。当然,开车结束后,奉銮开车进城。陆燕的街道上灯火通明,充满了喜悦,表达了对皇帝幸运的喜悦。当然,这种面子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康熙盛世。由于来到苏州,不得不去虎丘,这个节日一到苏州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其实早已闻名全国。
[img]43949[/img]
果然,第二天,康熙皇帝一行临幸虎丘登上万岁楼。可巧楼前有一株冬春时节的玉蝶梅盛开,芳香扑鼻,清新可爱,康熙皇帝在这梅花下徘徊了很久。离开时,经过二山门后,苏州当地士民刘廷东、上海士民张三才等人跪在地上磕头,要求减少苏州和松江府的多余粮食。康熙皇帝命令侍卫收进奏疏,以显示皇恩浩荡,并传诏九卿科道酌情商办此事。
2月19日,銮驾一行从浙江回到苏州。万民宴来了。苏州士民邀请皇帝一起享受万民宴。康熙皇帝点头微笑,命令左右侍卫拿一撮米,大声说:“愿人民有饭吃。”人民再请一遍,皇帝又拿了一个福橘,大声说:“愿尔等人都有福。”于是君臣和睦,皇恩浩荡,人民俯首。
十年后,第三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玄烨与慈圣太后一起巡视江南。这次旅行又来到苏州,3月14日抵达苏州,驾驶场景仍然非常壮观,绅士和老人都去了,但也拉起了横幅,但黄旗是用丝绸做的,标明了民族名字欢迎圣人驾驶和其他词。这一次,圣驾临幸居住的地方,都建有锦亭、画廊,张灯结彩,绮罗丝绸,壮丽富贵十倍于前两次南巡。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万寿,士民们祝福的歌谣、颂圣诗等数不胜数,分为四大册——天地人和,象征着万寿无疆之意。
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南巡离得很近,两年一次,分别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四十四年和康熙四十六年。所有的铺设安排仍然非常华丽。康熙还有笔墨、文事、复习兵事等活动。
南巡有很多故事。无锡惠山寄昌园有一棵樟树,厚实可数,枝叶芬芳,有千年历史。每次康熙幸运地寄昌园,他都会玩很久。开车回北京后,他总是问自己是否安全。查慎行有诗:“拥抱凌云不孤,名材得并豫章无。平安上报天颜喜,江南只有一棵树。”康熙皇帝龙宇宾天,这棵千年老树也死了,人们传以为异。
为什么康乾盛世皇帝南巡六次,是国运昌隆的象征?